前不久看完孙皓晖的《大秦帝国》六卷,不禁为作者浩瀚的长卷而感叹,为华夏民族悠久的历史而自豪。长期以来,当人们谈论秦朝时,他们必须称之为暴秦,然后他们会想到反面的历史事迹,如秦王暴政、焚书坑儒、指鹿为马等。
[img]709499[/img]
《大秦帝国》的出现改变了秦帝国在世人心目中对“暴秦”的印象,分析了秦朝的“成功”、“失败”、“得失”,重点讴歌了秦朝在促进中华民族融合、为中华文明开源方面的重大作用。也是真实的历史,是文明的正源。我认为这两者是作者这本书的目的。作为一部历史小说,我不知道《大秦帝国》是否真的还原了历史,有多少百分比。然而,我坚定地表示支持文明的积极来源。
秦国最初是周王朝的诸侯国。因为它的属地离中原很远,所以大部分都是荒凉的地方。它的民俗野蛮而凶猛。它经常被其他诸侯国鄙视,不屑于交朋友。更何况魏王逢泽会盟不邀请秦国,连孔子西行都不会去秦国。不仅如此,作为战国时期的小诸侯国,秦国经常被其他国家觊觎,六国会盟,试图谋秦。“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长期受到歧视,四面危机,促使秦孝公大喊:“诸侯卑秦,丑莫大雁”,勒国耻碑,发求贤令。秦朝君王的辛勤工作(胡亥除外)是秦朝崛起的先决因素,商鞅变法是秦国崛起的后发因素。
公元前230年至221年,秦国先后灭关东六国,统治天下,后北击匈奴,南服百越。秦统一六国,不仅是地图的合并和政权的集中,也是中华民族融合的大局。秦朝结束了春秋以来500年来诸侯分裂分离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华夏族为主体、多民族融合的统一中央集权国家。它开创了以三公九卿为代表的皇帝制度、中央官制和县制,彻底打破了西周以来的世清世禄制度,大力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为中国统一王朝奠定了统治基础。因此,有一种说法是“秦政法仍然是一百代人”。
[img]709500[/img]
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衡。秦朝在政治、军事、经济、交通、文化、对外发展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新政策,大大加强了全国统一,对后代产生了很大影响。
有些人会说,成年人是国王和失败者。如果秦朝最终没有统一六国呢?我想说的是,即使是六国前的秦国也为中原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如果没有秦国长期抗击匈奴和东胡,中原文明的发展就不会那么顺利。
读史使人明智,培根说。不读《大秦帝国》,你就不会发现中国历史上还有那么辉煌的时期,思想碰撞那么激烈,思维火花那么耀眼。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纵横家,各种思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时而奋斗,时而兼并蓄,不断融合,进而产生大量优秀的文学产品和思想文化成果。到目前为止,高中语文还为“先秦”开设了一个专栏,介绍先秦散文。
读历史,我们不幸,不幸的是,很多人对秦朝有偏见;我们很幸运,幸运的是有“大秦帝国”。目前,关于秦朝的影视作品并不多。电视剧《寻找秦朝》和《大秦帝国》基本上都尊重历史。与清朝不同,许多迎合和媚俗的电影和电视都被破坏了。
不偏不倚,尊重历史,以历史为鉴。我认为这是对历史的正确态度,也是阅读大秦帝国的最大灵感。
秦朝暴政真的一无是处吗?它对我们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