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中华民国之前,中国的婚姻制度是妻妾制,也就是说,除了妻子,有钱有势的人也可以纳妾。结婚通常取决于女人的出身和门第,通过明媒结婚是合法的。但是妾不一样,妾主要看脸,只要男主喜欢就可以带回家。虽然妾的地位远不如妻子好,但至少也采取了法律程序,历代为了防止官员和富裕家庭无休止的妾,制定了严格的规定,如明朝法律规定:40岁以上无子女可以纳妾,数量有限。
[img]709680' />
与妾相比,妾显然更惨。虽然妾也叫妾,但重点是“侍”而不是“妾”,妾也叫侍丫或侍儿。妾是怎么来的?一种是直接花钱买的,另一种是嫁妆带来的。显然,妾根本不需要接受程序,也不受数量的限制。除了日常陪伴和照顾男主人,为男主人提供生活、阅读、娱乐等服务外,妾还有三种用途,但每一种都让人感到非常不舒服,甚至想吐痰。
[img]709681' />
1、用来交换
三国时期,曹魏任城王曹张路遇到了一匹好马,想高价买下来,但马主人拒绝放弃他的爱,但曹张势在必得,所以他对马主人说:我有几个漂亮的妾,你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来换你的马。马主人同意了,因为他觉得物有所值。历史上到处都是以妾为财产与他人交换的案例。比如唐文宗时期一个叫鲍生的人,也用几个妃子换了几匹塞外好马。北宋大作家苏轼在就任黄州团练副使时,觉得旅途中缺少坐骑,就用侍妾春娘换了一匹马。而且还写了一首诗:春娘这里太匆匆了,不敢哭,不敢懊悔。只为山行多险阻,所以红粉换追风。
[img]709682[/img]
2、做为筹码
当南宋的辛弃疾在江西当官时,他的妻子突然生病了。为了让医生展示他的家庭技能,辛弃疾指着站在他旁边的妾说:只要你能治愈他妻子的病,妾就会属于你。这一举动确实有效,医生立即神勇发挥,几天内就治好了辛弃疾妻子的病。妾不仅被视为奖励的“奖励”,而且经常被富人视为赌博筹码。五代时期,吴国流行一种“呼卢”赌博游戏,筹码是妾。
[img]709683[/img]
3、服务工具
因为妾通常是色艺俱佳的人物,所以在很多情况下可以超越金钱。清朝著名艺术家黄士陵收藏了东汉时期的铜镜,上面刻着“宜子孙”三个字,非常罕见。黄士陵爱不释手,每天拿出来玩。当时有个叫李明柯的人想买,但不管黄士陵出多少钱,他都坚决不卖。后来,李明柯派了一位美妾每天给黄士陵端茶送饭。黄士陵终于抵挡不住美的诱惑,把铜镜交给了李明柯。而美妾则牺牲了自己的身体。
[img]709684[/img]
在古代官员和富人看来,妾根本不是人,而是移动的私有财产,可以随意殴打、责骂、交换,甚至作为赌博资金。这种不人道的行为不会受到指责,但在当时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那些不能支配自己命运的妾不得不微笑着承受这个世界上的不公正。
妾不是妾?古人竟然这样对待妾,和瘦马无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