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0年的古代历史上,中国一直承诺天朝帝国。汉代有句霸气十足的话,“犯我强汉,虽远必杀”。在唐代,万国来朝,更是牛得不行。中国人的牛气已经成为一种思维习惯,根本不把周围的其他国家当回事。但进入现代后,随着列强的侵略,尤其是两次鸦片战争,给了中国人一些教训。但是中国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中国看不上眼的“蛮夷小邦”日本,正在磨刀霍霍,伺机宰割中国。而当时的清朝统治者,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更不用说预防了。
[img]707778' />
当时,日本不再是一个像我们这样被列强欺负的弱国。它甚至把吞并中国作为一项长期的国策。日本于1887年制定了《清国征讨战略》,为此日本不断扩大军备。甲午侵华战争前,共扩军八次。在天皇的鼓励下,日本国民捐赠了100多万元扩大海军。此外,日本间谍还渗透到邻国,刺探各国的军事秘密,并绘制各国边境地区的地图。
清朝统治者认为,日本仍然是“番邦小国”,没有看到潜在的威胁,更不用说扩大军备了,甚至停止购买军舰,甚至没有保证设备和弹药的供应。清朝政府和日本在海军建设方面走了相反的路线。
为了战斗,火药技术非常重要。当时日军使用了一种主流火药,当时世界上出现了一种“非主流”火药。这种火药的主要成分是苦酸化合物,其爆炸力远远超过传统火药。与传统火药相比,连提鞋都够不着。这种火药技术被当时的两大英法大国垄断。
1887年,日本试图从法国引进这种火药生产线,但关门了。法国想把火药卖给日本,以赚取日本外汇。日本别无选择,只能和法国谈生意。说到生意,法国人变得更有礼貌了。为了抓住这个大客户,法国邀请日本人参观他们的火药生产线。日本人期待着这一天。为了这个机会,富冈定恭把指甲留给了老人。
在法国火药生产线之前,富冈定恭非常专业。他随意捏了一撮火药,看着,搓着,闻着。他几乎不得不把它放进嘴里,品尝它的味道。当然,火药必须放回去。
[img]707779[/img]
富冈定恭一回到酒店,就把藏在长指甲里的火药拿出来,送到日本。这种珍贵的火药交给了一个叫下濑雅允的人。经过四年的研究,下濑雅允终于破译了这种火药的生产密码,从而开发出了日本版的“非主流”火药——“下濑火药”。
“下濑火药”出笼了,要试炼它的威力。谁来做试验?日本人瞄准了清朝的北洋舰队。
“下濑火药”非常敏感,很容易引爆。爆炸后,中心温度高达1000多度,也会引起火灾。据说它可以点燃钢铁。更可怕的是,火药的烟雾仍然有毒。甲午海战期间,清朝士兵不仅被炸死、烧死,还被毒死。可以想象,这种悲剧。
当然,关于“下濑火药”是否用于甲午海战,学术界也存在争议。在马辽太郎的《坂上之云》一书中,他说他没有使用这种火药,因为当时信息管理设备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但从战争情况分析来看,日本人无疑使用了这种火药。此外,根据日本人的性格,这也是最自然的。
[img]707780' />
中国的书籍记载可以更好地证实这一点:
“....敌舰应该使用‘梅里那衣特’榴弹。从战场上看,有毒烟雾不同于普通火药……”“……‘定远’舰被熊熊大火包围,最终失去了驾驶能力……”“有的士兵头发烧成灰,身体像墨水一样黑;有的被烧黑的铁烧伤;有的腹部开裂;有的失去了手脚,被毒瓦斯熏得痛苦不堪,哭得震惊。”
所有这些描述都证实了下濑火药的特点。强烈的爆炸,熊熊大火,黄色有毒气体——传统火药释放白色气体。
在火力和舰速不如日军的情况下,北洋舰队惨败日军。在近代史上,留下了屈辱。
甲午海战让日本这个弹丸小国发挥了威望,也发挥了进一步侵略中国乃至其他国家的野心。一方面,中国给我们留下了痛苦的教训。
为了发动战争,这个国家偷了法国的指甲粉,完全杀死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