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视剧中,如果主角或重要人物被拘留在刑场,如果没有狭义的志士或死党的亲戚和朋友来拯救他们,一个旧的例行公事将不可避免地上演——刀下的人
很多时候,都是跑龙套的快马加鞭,手里拿着手纸,不,是圣旨,然后气喘吁吁地赶到刑场
结果主审官怒目而视跪着的死囚,刽子手半空中的刀也慢慢落下
伴随着一声“卡”,收工领饭盒去了
但在真实的历史上,完成这个困难的动作真的可行吗?
[img]708435' />
然而,历史的真相并非如此。刀下留人不仅是一项技术活动,还涉及面子问题
皇帝九五之尊,金口一开,还能反悔吗?
而且,一旦皇帝有了杀心,他就会像普通人一样生气。没有人说服他是没有用的。后悔已经太晚了,他的头很冷
而且需要一段时间,曹操反应很快。
赤壁之战期间,蒋干被迫中了反间计,杀死了蔡茂和张允。当他的头落地时,他喊道,刀下留人已经太晚了。(当然,这件事很可能是虚构的,没有代表性的)
那么历史上真的有刀下留人的难动作吗?
[img]708436' />
结合史料,刀下留人确实存在,而且不仅仅是一次
早在宋代,就有了刀下留人的雏形,即罪犯临刑前可以喊冤终止落刀
宋朝法律规定,任何被判斩首的人,只要在行刑前喊冤,都必须立即停止。此外,原主审官必须避免立即更换其他官员重审此案。然而,为了防止无限的不公正,每个人最多只能喊三次
虽然法律是这样,但执行情况还是要看行刑主审官,假装听不见就彻底凉了。
此外,它也存在于清朝,比以前更先进
顺治年间,官部副主任彭长庚、一流精骑徐尔安活不耐烦,甚至上书赞扬多尔根之功,恳求康复其爵位,修建陵墓
顺治瞬间就烦了,二话没说就判斩立决
这两兄弟被拖走,准备一刀砍。幸运的是,顺治人很好,他的大脑转得很快,他很快就后悔了
当他们已经吓得准备上路时,刀下留人,改判为流放
从那以后,刀下留人的现象很多。
[img]708437' />
然而,这种情况仍然很少见,更多的人没有机会获得刀下留人的荣誉
有多少著名的大臣和将军在这一刻死于愤怒,有多少皇帝后来感到遗憾,但斯人已经去了,有多少皇帝只是看到有些人不喜欢被砍掉。这种情况太多了,也很悲伤
当然,不是这些皇帝变态,而是有时候必须杀人
就像朱元璋屠杀英雄一样,朱迪杀死了方孝茹和解缙;再比如曹操杀孔融,司马昭杀季康;更有甚者,北齐高洋为了夺取自己的妻子而杀害了自己的家庭
[img]708438[/img]
刀下留人几乎是所有被判死罪的人临死前最大的奢望和愿望,但太多的人没有等这句话,而是瞬间一片漆黑,瞬间失去知觉
等待的人,鬼门关前走了一会儿,想必会更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余生
在中国古代,刀下留人停手的概率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