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山东省历城县的孝里铺,有一座只有三四十米高的孝堂山,上面有一座古墓。据说中国古代想埋儿子,把饭留给妈妈的孝子郭巨——这句话从北齐开始就存在,直到现在,也叫郭氏祠。至于是不是真的是他的墓?专家们不敢下结论,但从墓前石祠的战争场面和胡人来朝壁画来看,考古学家更倾向于这是汉代某王子的坟墓和祠堂——反正到现在还没有定论,还是有疑问的。
阿房宫、大明宫等巨大建筑无法逃脱战争。在古代,许多墓前都有石祠,但在风雨中,很难找到任何痕迹。可以肯定的是,郭氏墓石祠有2000年的历史,是中国保存至今最早的房屋建筑。
[img]708694' />
除了历史悠久,它的建筑形式也是后人研究汉代的绝佳数据。据1961年发表在《孝堂山郭氏墓石祠》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介绍,石祠的屋顶是用整块巨石雕刻的,重4万多斤,也就是20吨...想象一下,屋顶重20吨,但2000年后不会倒塌。古人的建筑能力真的很牛逼。
当然,让我惊叹的不止这些,而是那些刻在石祠上的“来这里游”,到目前为止,已经成为难得的文物...
[img]708695' />
在石祠内外,几千年来留下了几十块石刻。最霸道的是北齐武成皇后的兄弟。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尚书左仆射,尚书命令新除特进,持有节齐州刺史,龙东王胡长仁。他的《龙东王孝颂》占据了石祠西山墙的整个外墙。。。
没办法,谁叫他官大?
在他之前,北魏的广陵王和广陵王太妃来到这里参观,但他们都只刻了一行字,说我们在23年12月25日来过太和...两年后,广陵王又来了,刻了一行字来表明时间。
在这里,像薛圣、王双这样的人似乎只在上面刻下了自己的名字;孟世雍说“永兴二年二月三日来看朋友”...
他刻的是“平原湿阴邵善君四年四月二十日来这堂磕头谢神明”。
[img]708696[/img]
为何重要?
这是所有刻字中最早的一个。永建是汉顺帝的年号,永建四年是129年。邵善君来这里感谢神明。可以看出,他来这里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他被它吸引住了。也可以推出,石祠建成时间远早于129年。
由此可见,游戏中刻字也是传统的。然而,世易时移已成为一种不文明的行为。
中国最古老的祠堂被古人刻在墙上[这次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