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明末有三大案件——立击案、红丸案、移宫案,这是影响明末皇位继承和泰昌帝死亡的大事。这三件事引发了朝廷局的纠纷,是明朝混乱和衰落的开始,对明朝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然而,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南明,也有三起,也被称为“三大案件”,与明末三大案件不同,它们都发生在南明宏光朝,同样的影响非常巨大,南明三大案件是“大悲剧案件”、“太子案”和“童妃案”。
大悲案最简单。崇祯在北京自杀后,洪光皇帝继承了南京的皇位。一位和尚突然来到南京,声称自己是明朝的亲王。洪光皇帝命令司对他进行审判。后来,他发现这是伪装的,他说的很荒谬。最后,大悲和尚被斩首。
然而,在另外两起案件中,王子和童妃的案件并不是那么简单。对于洪光皇帝来说,这两起案件涉及他人(崇祯皇帝)的儿子和他(洪光皇帝)的妻子是真是假,两者的影响非常巨大,甚至威胁到洪光皇帝刚刚坐在王位上。
1644年12月,红路寺少卿高梦箕的奴隶穆虎从北方南下,与一名少年一起行走。在路上,这名少年声称自己是崇祯王子朱慈朗。到达南京后,高梦箕无法辩论真假,于是将其转移到苏州和浙江躲藏。然而,这名少年经常在市场上炫耀,这是众所周知的。无奈之下,他不得不把它送到南京,交给大家审议。
洪光皇帝听到这首歌时,让司联合审视。洪光朝的许多大臣曾在崇祯朝任职。许多人认识王子。大学士王铎曾任东宫教官。他被指定去识别。他在回奏中说:
大臣一见钟情地说:“这个假人是假的,犁丘的鬼也是。王子怎么了?”大臣同旧礼部尚书北京端敬殿中侍班三年。例如,他被提升到阴凉处,他被提升为鲶鱼。尚记先帝东宫大声享受,厚背首昂,庄重行走,庄严肃穆。今天的大臣站在他面前说:“你知道我吗?”应该说:“不。。。大臣又问:“讲故事在哪里?”说:“文华。”你知道它在端敬殿吗?
[img]706726' />
从所谓的“王子”和东宫教官的会面描述可以看出,这个时候是假王子,不然他怎么会不认识教了三年的老师呢?而且不知道当年读书的地方,更能证明是假的。后来,担任东宫讲官的刘正宗、李景廉和老东宫太监邱志忠前来辨认。他们也说他们不知道。然而,他们说,他们不知道可能是由于弘光帝的压力,但我们不能低估明朝知识分子的骨气。如果他们认出王子是真的,他们肯定会努力维护他们,而“王子”本身不能认出大臣,也不能理解阅读。可以看出,它必须是假的。
“童妃案”讲的是弘光皇帝的妻子。弘光元年(1645年)初,河南一位姓童的妇女遇到河南巡抚越其杰,自称是德昌王(弘光皇帝朱由松是福王王子时被封为君王)的妃子,在战争中与朱由松分手。他越相信,就把他护送到了北京。然而,朱由松根本不承认。他立即宣布童是假的。童一到南京,就被金衣卫监禁。
事实上,“王子”和“公主”只是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利用两个案例的影响来动摇红光皇帝的基础,根据动机和各种迹象分析,这些人是东林党的一部分,他们的目标是推翻红光皇帝,建立他们想建立的鹿王。
,自万历年间“争国本”事件以来,东林党一直以道统维护者为己任。他们试图阻止万历立最喜欢的皇帝三子朱常勋(后来被封为福王,即红光皇帝朱由松的父亲),让万历皇帝长子光宗朱常洛成功被立为王子,登上王位。自从这次胜利以来,东林党一直以“君子”为己任,努力维护自己的正义。
崇祯皇帝上吊殉国后,崇祯三子下落不明。在南京议立新帝时,虽然朱的血统比其他候选人更接近,但东林党认为老的是他过去一直反对的对象。如果老的后代被允许登上王位,他以前的努力不会白费,他也担心小上台后会报复东林党。东林党反对立小福王,相反,支持崇祯皇帝的堂叔鹿王朱常贞,立血统遥远。
[img]706727[/img]
后来,在军阀的支持下,小福王登上了王位,那就是红光皇帝。然而,东林党人并不相信红光皇帝的继承。相反,他们尽力把它拉下来。“王子案”和“童妃案”的真正目的是把红光皇帝赶下舞台。
@ 如果“王子案”不能证明王子是假的,那么弘光皇帝就会陷入两难境地。如果他退位,他就会不愿意。如果他不退位,他就会受到世界的批评。毕竟,王子是崇祯最正直的继承人。
而“童妃案”则更阴险,就是要从弘光帝釜底抽薪,东林党的目的是用“童妃”的真实性来反证弘光帝的伪造。
金堡,复社人士的好友,记载道:
余闻宏光伪福迪也是。福迪被杀了,他的妃子有弟弟和一个侍者一起去,欺诈地称他为福迪。既登极,内侍怕福不敢说。童妃来了,伪福迪怕事露,然后死了。马士英想在福迪翻东林局,于是东南半壁拱手奉之清耳。
由此可见,东林党人有这样一个逻辑,红光皇帝是假的,他不敢见到童妃,否则一见到童妃就可以指出红光皇帝是假的。事实上,根据研究,福王朱由松的真实性是毋庸置疑的。这不是本文的主题,所以我们不会讨论它。
“王子案”和“童妃案”似乎很荒谬,但事实上,杀戮的目的是将红光皇帝赶下舞台,以实现东林党人自己的政治目的。虽然红光皇帝最终昏庸无能,但这并不意味着东林党的举动是正义的。毕竟,福王朱由松是当时南明无助的首选。
南明三大案看似荒唐,其实是暗藏杀机,目的是弘光赶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