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是清朝编写的中国古代最后一本总结性百科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在《四库全书》的“集”部,编辑将姚的《逃子集》与严嵩的《钱山堂集》并列,并表示收录这两个人的文集是为了“暴露善恶”。
[img]706631' />
但问题是,姚广孝是明朝成祖的股肱功臣,创造了明朝最辉煌的“永宣盛世”,我也是生命的悲哀;严嵩是一个大奸臣,他把大明带入了衰退,而他死于凄凉。为什么《四库全书》把这两个生活和成就完全不同的人当成奸臣?
[img]706632' />
宋代出现后,科学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其统治地位一直持续到清末。然而,在宋朝到清朝的几百年历史上,有一个批评和打击科学的时代,那就是明朝永乐时期。批评和打击科学的核心人物是姚广孝。
[img]706633' />
例如,解缙在编写《文献大成》时拒绝收录反理学的作品,甚至迫害反理学的学者。幸运的是,明成祖要求姚广孝及时监督编写工作,阻止了这一现象。“海纳百川”的姚广孝拒绝独尊理学,这使得《永乐大典》在历史上大放异彩。
[img]706634' />
从那以后,学者们一直不喜欢姚广孝的反理学思想。永宣盛世后,学者们对姚广孝的评价越来越差。嘉靖皇帝登基后不久,姚广孝被太庙的英雄除名。清朝建立后,对姚广孝的评价继续下降,主要是负面的。
[img]706635[/img]
清朝编写《四库全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清理和约束社会思想,彻底确立理学在社会中的主导地位。明朝反理学的代表姚广孝和奸臣严松并不奇怪。
清朝又改变了历史?明朝功臣姚广孝在《四库全书》中被认为是严嵩这样的奸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