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光靠这一点就足以辉煌千秋。他死后,在与李治共葬的乾陵,有一块“圣碑”描述了李治的功德,可谓光彩夺目;与“圣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武则天朴实无华的无字碑。作为一代女王,武则天在生前非常荣耀。为什么他死后一句话也没说?真奇怪。
[img]706708' />
民间一直有几种说法,从中可以看到一些线索。
首先,武帝用“无字碑”来展示自己前所未有、后无来者的功绩。历代帝王,都用碑文来描述自己的伟大事业。武则天觉得自己的伟大事业是无与伦比的,无法用文字来涵盖;因此,他干脆立碑不立字,用“无字”来突出魏伟的伟大成就,这是他无法用语言描述的。这符合中国古代道教和佛教的思想。道教的“大象无形”,佛教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就是这个道理。武则生前对佛教的《金刚经》有很多研究,其中可见一斑。
[img]706709[/img]
其次,武则天不立碑文,是有意识的罪恶,碑文不好。武则天为了登上皇位,几十年来,杀人太多了。甚至毫不犹豫地杀死了他们的孩子。让满族文武,害怕它。因此,武则天的许多事情都不适合用文字来描述。武则天是一个聪明的人,既知道这个原因,就没有建立纪念碑。
[img]706710[/img]
第三,武则天知道一个道理,那就是: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价。她知道自己一生都有功过,但功过是非并不是一篇碑文能真正涵盖的。后人必须评价自己的功过。于是,武则天立下了无字碑。
[img]706711' />
民间说法是基于猜测武则天的想法;事实上,这只是可能的原因之一。另一种可能性是,武则天本人想要建立一个碑文,并且已经做好了准备;然而,后来发生了一些事情,导致这些准备雕刻的碑文没有成功雕刻。这个原因是有证据的。据记载,陕西文物研究所在一次考察中,无意中发现了无字碑的阳面;阳面上刻满了方格子,共有3000多个。不难看出,这些方格是要刻字的。所以可以有一个合理的推论:武则天早就写好了碑文,并把它交给了儿子李显。“神龙政变”后,李显称帝。李贤长期囚禁在武则天的威严之下,颇有怨恨,不愿为武则天立碑歌功颂德;然而,我们不得不立碑。最后,在进退两难的情况下,我们直接为武则天立了一座无字碑。
武则皇后天立无字碑,故意为之还是别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