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是建筑史上的辉煌之笔。古人以周围的物品为基础,把土壤放在身边 、木材的完美融合,使建筑有了自己的灵魂。
[img]706833' />
远至旧石器时代,人们还没有掌握建筑的技巧,最有效的建造安身立命的地方就是寻找山洞。例如,北京猿人群居在山洞里。到了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地取材,逐渐建起自己的房子。河姆渡遗址有大量的干栏式建筑,干栏式建筑是指建在木(竹)柱底架上的高出地面的房屋。中国最早的“榫卯”结构也在这里发现。《通志三皇纪》记载:“土耳其之初,先民穴居野,圣人教他们结巢,以避虫害,吃草木,所以有巢氏,亦曰大巢氏。“有巢氏教人在树上建房,干栏式建筑与此相似。
[img]706834' />
南方地区采用干阑式建筑去湿避蚊,北方多为穴居式建筑。穴居式建筑使用的主要材料是黄土,有的直接在悬崖上挖洞,类似于现在的窑洞。有的是在平地下挖一定面积的穴位,有深穴,有半地穴,然后用黄土笼盖住巢穴,从而形成一个简单的房子。有些房子以木为骨,用木头建造房子的基本形状,然后用土壤覆盖,这种方法被称为“木骨泥墙”。
[img]706835' />
中国木结构建筑的基本结构类型分为两种:吊梁式和穿斗式 。
吊梁式木结构是将脊柱放在屋基上,柱上的支梁,梁上的短柱,上的支梁,梁的两端并承檩条。如果是分层的,脊瓜柱应该放在顶梁的中央,以承担檩条。
穿斗式木结构由柱距较密、柱径较细的落地柱和短柱直接承檩,柱间不施梁,用若干穿梁连接,用挑梁支撑出檐。
“夯土版”是古代建筑中最常见的筑墙技术。所谓夯土版,就是用木棒(又称夯杵)将黄土压实变硬而建造的建筑。早在殷商时代就有夯土建筑。河南省汤阴县最古老的夯筑技术案例是白营子,它是七八千年前新石器末期的遗址。商代以后,该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许多大型宫殿和陵墓都是用夯实技术建造的,尤其是夯土平台基础已经成为建筑的必要类型。
[img]706836' />
现代建筑是由钢筋混凝土建造的,看起来比土木工程更硬,但没有土木工程的韧性。这种韧性不是古人骨子里带来的,自然、等级、中庸等传承了几千年的性格都可以在建筑中一一展现出来。
古代没有混凝土是怎么盖房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