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成语“衣冠兽”这个词,在现代经常被用来形容道德败坏的人。说他们只有一个人的外表,但他们的行为就像一只动物。它的意思类似于假绅士。
既然把动物比作人,那么动物是如何与衣冠联系起来的呢?
据史料记载,“衣冠兽”一词来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古代皇帝自称真龙天子,最能衬托皇帝“龙形象”的当然是禽兽。明朝规定文官要绣禽,武官要画兽。
[img]705159' />
不同的等级,刺绣的鸟和动物也不同。具体来说:文官一品绣鹤、二品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云雁、五品绣白鸡、六品绣白鹭、七品绣鸳鸯、八品绣黄鹂、九品绣鹌鹑。武官一品、二品画狮子、三品画虎、四品画豹、五品画熊、六品画彪、八品画犀牛、九品画海马。同时,明朝还规定官员从一品到四品穿红袍,从五品到七品穿青袍,从八品到儿品穿绿袍。这样一来,一个官员就是文是武,品级如何,让人一目了然。当时“衣冠兽”指的是大大小小的官员。每个人都以“衣冠禽兽”为荣。
[img]705160' />
然而,明朝中后期,皇帝昏庸无能,政治腐败混乱。许多文官和武将利用自己的权力肆意欺负人民。人们认为这些穿着“衣冠兽”的人是强盗和强盗。因此,“衣冠兽”一词开始贬义。这首次出现在明末陈汝元的《金莲》中:
“大家都骂我做衣冠禽,大家都知道我是文物穿警。”清朝以后,“衣冠兽”开始完全成为贬义词,意思和现代一样。
[img]705161[/img]
[衣冠禽兽]作为明朝官员服饰的象征,怎么会变成骂人的脏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