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宋朝如何解决粮食问题?皇帝给官员下了这些命令...

宋朝的领土比汉朝和唐朝要小得多,但宋朝的经济和文化处于当时世界的前沿。长期以来,边境重兵防范了北方少数民族的政权和宋真宗朝以来的外部赔偿,增加了宋朝的运营成本,这是宋朝税收是唐朝的7倍。

宋朝在国内外贸易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巨大的经济压力使宋朝的农业文明不得不更加重视农业。为了维持内部社会稳定,获得更多可持续的税收,宋朝政府在农业发展和粮食生产方面也值得称赞。

[img]706138' />

@ 宋代政府300多年来积极实施的农业战略是鼓励增加耕地面积,扩大粮食生产。 人口是决定治理国家战略的重要因素。中国汉代人口最多超过5000万,唐代开元盛世人口约6000万。宋代至宋仁宗的人口数量等于唐代的最高值。宋徽宗时期,帝国人口超过1亿,几乎是汉唐帝国的两倍(中国经济通史)。人口增加了帝国“饭碗”的负担,使整个宋朝不得不绞尽脑汁来增加粮食生产。

只有土地才有食物。为了增加粮食产量,必须有适合粮食种植的田地,宋帝国为此积极运作。历史资料显示,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开宝末年至宋真宗天禧末年,持续了60年。宋朝的耕地从295万公顷增加到524万公顷以上,相当于唐太宗到唐玄宗天宝花了110多年才达到的耕地面积。可以看出,宋朝的农业开垦力度和业绩超过了唐朝。

宋朝提倡农业开垦有系统的政策支持。五代时期,政府严厉剥削农民,导致农村地区“人民失业,荒地多”。宋朝建国后,更加注重减少“涉农”税,鼓励农民开拓荒地。

[img]706139' />

宋太祖乾德四年(966年)闰八月,下诏书:“告诫人民,有能广种桑枣、开垦荒地的人,只收旧租,永不通检。"(宋会要编稿)-用经济杠杆鼓励人们多开垦荒地。从那以后,我还承诺新开的耕地在一定时间内不征收租金税。直到开垦荒地的农民觉得他们可以缴纳租金税,政府才开始征税。“直到每个家庭都有能力开始纳税”,即使征税,税率也是20%,这在封建时期非常低。更重要的是,政府承诺这项政策将长期有效。

宋帝国还规定,如果地方官员敢于以更多的名义征税,他们将被判处死刑。如果这项政策得到很好的实施,可以说,政府已经“放心”了人民的耕地,激发了农民“创业”的热情。

在帝国中期,著名的王安石变法非常关注“农业相关问题”。其中之一是颁布了《农田水利法》,不仅允许无地农民开垦土地,而且改善了灌溉条件,大大开垦了土地。截至变法后期,全国新开垦3.3亿亩(《中国经济通史》)。

据统计,宋帝国的两浙路、江南东西路、福建路、成都府路是中国田地开垦最多的地区(《中国经济通史》)。——可以看出,几千年后,这些地区仍然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其中,两条浙江路是宋代开垦田地最多、质量最高的地区。南宋末年达到“浙江无寸土不耕”,可见即使到了宋末,人们依赖口食的粮食生产也丝毫没有松懈。

@ 宋帝国还将耕地亩的开垦与官员的绩效考核挂钩。 为了鼓励农业生产,宋帝国不仅向农民借耕牛、稻种,还注重动员官员对粮食生产的有效领导。

宋仁宗天圣时期,非常重视土地复垦,对地方官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每次赦免,往往招募流亡,招募人员复垦”,制定经营标准,地方干部可以“复垦土地,增税20多万,奖励”,也鼓励国家机关启动有资源的干部规划组织土地复垦,“监督可以监督官员绘画,奖励”(宋朝历史卷173)。比如绍兴六年九月(1136年),川陕宣抚吴杰组织重组了854片废弃田地,得到了朝廷的全国通报和表扬。宋代鼓励开荒创业的官方政策长期实施,效果明显。

[img]706140' />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记载,宋代淮南淮北地区是南宋边境,经常有战争,人们纷纷逃离。然而,“两淮土沃而多旷”,人少田多。因此,浙江农民经常在秋收季节帮助两淮地区的主人收割稻子。绍熙末年,两淮的田亩受涝影响,许多人无法种植水稻。淮东管理粮食的官员陈损之组织人民修建了100多里长的大坝,以抵御洪水,积累水源,将洪水变成耕地,“获得数百万公顷的良田”。皇帝给蓄水堤起了“绍熙堰”的名字,晋升为淮东转运判官,相当于副省级官员。对了,南宋政权为了笼络边境地区的民心,巩固两淮地区的边防,经常免征两淮地区农民的租税。

此外,宋帝国还积极开展水利建设试验,促进粮食产量增加。

王安石的农田水利法为改善宋帝国的农业水利环境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一点就不赘述了。说个《宋史•在《食物》中的故事中,北宋何承矩在雄州知州工作时洪水成灾。他建议利用这个机会挖更多的水池,建造一个池塘和大坝来聚集积水,“大作稻田足够吃”。在北方种水稻,很多人开玩笑说他异想天开。临津县长福建人黄茂同意他的想法,特意给皇帝写了一封信。根据在福建老家种水稻的经验,他陈述了在雄州种水稻的可能性。“今天,河北州军多陂塘引水灌田,省力易行。三五年来,公私利益将大大提高。“——黄茂的意思是,在河北种植水稻可以让政府和人民获得更多的农业收入——他甚至说服了皇帝,同意在河北省雄州、莫州和霸州修建600英里的池塘堰,以储存水分,方便种植水稻。那一年,南方9月份成熟的晚稻种植被选中。河北很早就冷了。农历9月,晚稻不能正常灌浆成熟。第一年的水稻试验失败,“初年的水稻不值得霜冻”。反对官员群起攻之,看着河北种植水稻试验即将被朝廷取消。

经过反复思考,黄茂终于想出了解决办法:河北水稻不成熟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寒冷得早。这一次,他没有种植晚稻,而是在7月份在江南地区种植了成熟的早稻。——幸运的是,朝廷给了这些实验者第二次宝贵的机会!——八月,稻熟(河北)。何承矩兴奋地把收获的粒粒饱满的稻穗装上几辆大车,送给北京的皇帝和大臣们观看,反对者们无话可说。因此,河北开始种植水稻。修建的池坝不仅满足了灌溉的需要,而且衍生出许多水产品。政府增加了税收,造福了一方人民。

[img]706141[/img]

大中祥福四年(1011年),为解决江淮、浙江、旱季水稻收获问题,帝国“一把手”宋真宗亲自询问,专门派官员到福建调拨印支半岛高产、早熟、耐旱占城稻3万斛,分配给江淮、江南农民种植,并由官方组织进行技术推广。更有意思的是,宋真宗在“百忙之中”还抽出时间在宫中种植“水稻试验田”,向官员们展示了收获的稻穗。

宋代历史上,地方官员组织或引导农民改善作物品种和粮食产量的例子并不少,这对当时粮食生产的改善做出了巨大贡献。

正如前面提到的,赵宋帝国承受着沉重的负担,但它已经持续了近320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政权之一。笔者认为,在农业经济时代,政府主动出台鼓励农业的政策,增加耕地面积,组织改善粮食作物品种,增加粮食产量,对宋帝国长期保持内部稳定和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宋朝如何解决粮食问题?皇帝给官员下了这些命令...宋朝如何解决粮食问题?皇帝给官员下了这些命令...

,,,,,

  • 韩世忠和岳飞比谁更有军事才华?岳飞真的那么神圣吗?
  • 中兴二将中战功排名前两的高人。 对于军事才华来说,两个人应该是平等的。当世界崩塌,金人骑南下时,任何能撑起天空的人都不...

  • 岳飞生平事迹介绍:岳飞的一生是怎样度过的
  •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南宋军事家、战略家,中国历史上着名的民族英雄,他精通韬略,并长于诗词、书法,其高尚品格和爱国...

  • 揭秘:一位著名的女将军,出生在中国历史上的妓女
  • 从妓女到将军:虽然妓女生活在“红灯区”,但他们是古老的“灰色阶层”。再红的妓女也是昙花一现,金贵不到十年,人老珠黄后,连立...

  • 赵构是怎么死的?宋高宗赵构是历史上的好皇帝吗?
  • 简介:宋高宗赵构,他的人生传奇,与秦始皇的父亲秦异人非常相似。他们都是质子,但他们努力成为皇帝。接下来,让我们了解一...

  • 揭示岳飞为何不造反的原因? 岳飞是什么样的人?
  • 为什么岳飞不造反? 岳飞是南宋朝廷著名的将军。他不仅勇敢善战,而且有一颗爱国主义的心。岳飞的母亲曾经在背上给岳飞“...

  • 精忠岳飞牛皋简介 牛皋在历史上是怎么死的?
  • 牛皋怎么读 大型史诗电视剧《忠诚的岳飞》目前正在安徽卫视播出。康凯饰演的牛高是岳家军的核心将军。多年来,他一直追随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