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古代皇帝,我们都会想到古代皇帝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他们打败匈奴,创造了一个繁荣的贞观,但有一个皇帝非常特别。她是武则天女王。武则天原本是唐太宗的妃子,被授予“武媚”的称号。后来,他被唐高宗纳入后宫,逐渐成为皇后,最后成为武周皇帝。
[img]706516' />
在唐朝之前,虽然一些妇女曾经掌管过朝廷权力,比如西汉皇后吕雉,但她并没有成为皇帝。武则天是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皇帝。为了权力,她的手腕很强硬,严厉惩罚反对自己的大臣,甚至不择手段。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武则天的治国能力也很强,许多皇帝很难达到她的高度。
[img]706517' />
武则天知道,只有重用才华横溢的人才,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提拔和重用姚崇、宋静、狄仁杰等著名大臣。此外,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武则天非常重视科举考试,并开始了武举考试。所有合格的武术家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获得进入法庭的机会,这在她以前从未见过。
[img]706518' />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评论武则天:“政由自出,知识渊博,善于判断,所以当时英贤也在用。”在之前的科举考试之后,一些负责批评试卷的大臣,看到自己的学生或亲戚,难免会有自私,导致一些无才的人被录用,而那些有才华的人失去了机会,这是非常不公平的。
[img]706519[/img]
为了防止这种事情发生,武则天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发明了一种在批准试卷之前遮盖考生姓名和籍贯的制度,这就是所谓的“糊名法”。自从糊名法开始以来,无论哪些大臣负责阅卷,直到名单出来,都看不到考生的名字。无论考生出身如何,只要他们有真正的天赋和学习,他们就能在人群中脱颖而出。
[img]706520' />
而那些出生在官宦家庭的考生,如果没有天赋,就不会被录用。不得不说,这是科举考试的一大创举,保证了公平性,朝廷也可以选拔出真正有才华的人。虽然“糊名法”一开始并不流行,但随着制度的完善,历代都采用了这种方法。宋真宗时期,他非常重视糊名法。他曾对文武百官说:“今年,人们相当害怕糊名考校,但有些艺术家喜欢尽职尽责。”
[img]706521' />
虽然一些古代官员对糊名法有不同的看法,甚至有人质疑,但总的来说,这一制度可以尽可能保证科举考试的公平性。到目前为止,糊名法在高考等考试中仍有很大的影响,但很多人不知道这一制度是武则天发明的。
武则天发明了一种制度,至今仍在使用。你知道是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