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背刺“忠实报国”这个词的故事流传至今,对后人的教育和励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很多后来人都以此为榜样,在自己身上刺下类似的刺。
但据说到明朝,这种做法是行不通的。
当时有几个“忠实报国”的例子,不仅违反了禁忌,还被吃瓜的人嘲笑。其中一个例子来自精英。他是大儒王阳明的弟子黄婉。
[img]702502' />
嘉靖九年时,黄婉是南京礼部的右侍郎。当时,她被河南道皇史张寅弹劾,包括腐败。当然,黄婉不能坐以待毙,所以他立即写道对方是公报和私报。他还说,他背上有“忠于国家”这个词,忠诚是可以从中学习的。然而,黄婉的消息再次被张寅参加,并被贴上了一顶更大的帽子,那就是“欺骗君主”。
由于嘉靖初年的“大礼争论”(以杨廷和为首的老阁权集团和张聪等新进士医生围绕当时“继统”和“继承”的礼仪形式展开的政治争论),黄婉和他的同乡、战友张聪站在一起,和嘉靖皇帝站在同一个阵营。虽然黄婉之前几次被弹劾,但这种关系没什么。
然而,这一次,“忠诚报国”一出来,皇帝就下令让人核实。最终的结果是,双方都无事可做。然而,“忠诚报国”这一段让黄婉成了大家的笑柄。
[img]702503' />
最早记录这件事的是王世贞的《(yǎn)除焦红外,州史料(hóng)《国朝献征录》、茅元仪的《瑕老斋杂记》、沈德符的《万历野编》、冯梦龙的《古今谈概》,直到俞跃的《茶香室续钞》,都以“故事永远流传”的姿态,一直延续着这个笑话。
另一个例子来自底层士兵。
“正德五年,军余刁宣上疏自言刺‘忠报国’四字,杖30,送海南充军。”简单来说,就是军营里的一个小兵,为了表达自己的热情,也在背上刺了这四个字。没想到这种行为违反了军纪,被拐杖责备了30,送到海南充军。
所以我们不禁想知道,为什么岳飞在背上刺这四个字是个好故事?而放在别人身上就是相反的效果?
[img]702504[/img]
在这方面,我们只能猜测,具体到黄湾的例子,他违反了儒家知识分子的许多禁忌,一个是父母的古老教训,另一个是放弃与皇权制衡的清流知识分子的道德。显然,后者更有禁忌。
此外,岳飞死于冤枉,宋高宗赵构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当他大喊冤枉时,他暴露了这四个字。现在有人刺伤这些词来表达他的忠诚。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不是在讽刺皇帝像宋高宗一样愚蠢吗?最好与这些人保持距离,以保持明君的形象。
至于底层的士兵,显然是无能为力的,“国家”,不是他的小角色可以“报告”,他所做的只需要服从命令,而不是站在这么高的高度,担心国家。
[img]702505' />
换句话说,底层的士兵是重用你还是不重用你?如果你使用它,你的能力就无法达到。如果你不使用它,很容易引起无法区分忠诚和奸诈的流言蜚语。
@ 对他来说,连解释和罪名都没有,直接打了一顿,送到海南充军。
同样的纹身[忠实报国],到明朝就行不通了,果然还是被岳飞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