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702707[/img]
指南针、造纸、火药、印刷?不要认为中国古代只有这四项发明继承了世界和后代。事实上,我们祖先的想象力和技能远远超出了想象。
空调软特快列-
你能想到早在2000年前的秦朝,中国就出现了“空调软卧特快专列”的雏形吗?只是当时它的名字叫车。《史记》记载,始皇崩游时,赵高和李斯计划秘密不发葬,“把始皇放在车里,百官奏事如故”。秦始皇陵挖掘出土的物品中有车的原型。
[img]702708' />
当时的皇家高级车,它有一个双推拉设计的窗户,外窗的窗板上覆盖着小孔,内窗可以自由打开和关闭,这样的设计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控制汽车的温度,所以它被称为汽车(温暖的凉爽车)。它是一个软卧室,车里覆盖着垫子,可以坐着可以躺着,不仅舒适,而且制作精美。
最令人惊叹的不是车辆本身的设计,而是配套的道路设施。秦始皇修理了道路,车辆在道路上有一条特殊的轨道,轨道的设置大大加快了驾驶速度和稳定性。更值得一提的是,轨道上铺有枕木,枕木之间的距离与马跑步时的步骤正好一致。一旦马在轨道上跑步,它就不会停下来。
二:陀螺仪的鼻祖——中香炉
陀螺仪最早用于航海导航,现在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地下勘探等领域,但谁能想到最早发明陀螺平衡原则不是欧洲人,而是我们的祖先,更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原则最早应用于香炉。
[img]702709' />
名叫“、“卧褥香炉”、“香熏球”等,是用来盛香料熏香被褥的。目前最早的《美人赋》《金以香》,可以判断被中香炉出现的时间不会晚于西汉。中香炉的独特性源于其精致的设计,其外壳为镂空球形,内有两至三层同心环,内有半球形炉体。炉体用于储存香料,两端有短轴,中间有几层同心环。这种设计可以保证炉口在重力作用下保持水平,无论炉体如何翻转。
简单来说,无论香炉如何旋转,都能保证炉内的香料永远不会撒出来弄脏被褥,这也是当时设计的初衷。这种结构原理是欧洲人在16世纪开发制造的陀螺平衡仪,后来广泛应用于航海领域,使罗盘能够始终保持水平状态,为航船指明方向。
三:古代计程车-记里鼓车
记里鼓车最早被称为“记道车”,最迟出现在西汉时期。记道车可以计算距离,而记里鼓车在记道车的基础上增加了可以打鼓的自动机械装置。
[img]702710' />
记里鼓车是由古代著名科学家张衡发明的。最早的记里鼓车分为上下两层。上层设置一个钟,下层设置一个鼓。车里有小木人。每当汽车经过十英里时,小木人就会打鼓一次,每打鼓十次后,他就会打钟一次以示提醒。在某种程度上,这也可以称为古代机器人。到了后代,人们不断改进,但鼓车工艺复杂,用途狭窄,所以在明清时期就消失了。
四:综合天文观测台-水运仪象台
北宋天文学家苏颂等人花了七年时间设计制作了水运仪象台。是集天文观测仪器-浑仪、天体运动演示仪器-浑象、计时报时装置于一体的综合性观测仪器,也可视为小型天文观测台。整个观测台高约12米,宽约7米,分为三部分。最上面的部分是露天观测台,里面有一个浑仪,上面覆盖着屋顶。屋顶的设计非常精致,可以随意打开和关闭,便于观察。中间部分是一个密封的观察室,里面有浑象,机械地模拟了太阳、月亮和星星的天象变化。以下部分是整个仪器的报时装置和动力机构。
[img]702711' />
其中,下面的报时装置分为五层,每层都履行自己的职责,每天报告不同的时间,时间可以准确到刻。最令人惊讶的是,整个报时装置都是通过自动机械小木人完成的。每时每刻,这些小木人五层共有162个小木人,要么摇铃,要么敲钟,要么打鼓。难怪连英国科学家李约瑟都说,这样精确的设计“可能是中世纪欧洲天文钟的直接祖先”。
所有这些自动机械设备都是由整个仪器的动力机构完成的。动力机构依靠水的恒定流量,不断推动水轮,从而推动整个仪器的机械运行。因此,它也被称为“水运仪表台”。这个集智慧和创造于一体的仪表台在北宋末年流入金国,最终在蒙古灭金战争中被摧毁。
这些只是冰山一角,那些充满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古代智慧是无穷无尽的。我们应该记住,我们今天取得的科技成就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智慧和努力的结晶。我们谈论古代科技的辉煌和成就,不是让自己沉浸在民族自豪感中,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传承巨人的精神。
中国古代除了四大发明之外,还有哪些传世[黑科技][计程车]早在汉代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