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军队愿意支持希特勒,因为他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投降后受到了委屈。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终失败的标志性事件不是德国军队在某场战斗中失败,而是国内革命的爆发,导致德国皇帝退位,社会民主党上台,德国成为共和国,然后宣布投降。
德国军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表现得比对手协约国军队好得多。虽然西线没有取得重大胜利,但它一直与英国和法国保持平等;德国军队一直在东线打败俄罗斯军队,但德国建立的共和国政府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做的第一件事是与外国人签署贡比涅森林停战协议,德国军队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军事失败成为停战协议的最大受害者。
[img]702831' />
不仅限制了德国各种武器装备的数量,而且最致命的是废除了一般的义务兵役制度。军队不得超过10万人。海军只能保留轻型水面舰艇、主要舰艇、潜艇或空军。德国军队觉得自己在前线打得很好,但在国内革命的背后,社会民主党执政共和国不是自由民主的民族希望,就像秦辉,德国军队就像岳家军被12枚金牌,心情可想而知。如果其他国家的军队受到委屈,德国军队的概念与其他国家的军队不同。“普鲁士不是一个拥有军队的国家,而是一个拥有国家的军队”是一个非常准确的描述。
现代德国是由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形成的。这个国家的军事传统与普鲁士的军事贵族有很大关系,而普鲁士在12-13世纪被条顿骑士团征服为德语区,即德国的军事传统来自条顿骑士团。德国军队有军官团,主要是容克军事贵族。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军队总数限制在10万,德国杰出军事家汉斯·冯·西克特采取了保护德国军官团的做法。首先,入伍条件很高:士兵身体健康,有12年以上的服役经验;军官应该有25年以上的军事经验。此外,所有10万德国军队都接受军事指挥教育。每个士兵都可以成为军官,每个军官都可以成为将军。这样,10万德国军队就是10万德国军官,没有普通士兵。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受限制的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表现与此有关。因此,汉斯·冯·西克特被称为二战德军之父。
晴天霹雳响起,德国出了希特勒。希特勒对德军的信任是为了看到德军的委屈心理。希特勒在上台前经历了选举失败、被士兵抛弃等挫折,但只有希特勒向军官团承诺,他吸引了大量德国将军加入纳粹党,包括当时的空军战斗英雄戈林。希特勒用极大的心思忽悠了这些胆小的德国军官,最终得到了军队的支持,成功上台。
[img]702832' />
希特勒上台后,军队迎来了春天,扩军、换装备、造战舰,各种好事层出不穷。特别是当希特勒撕毁《凡尔赛条约》,命令当时非常弱的德国军队进入非军事区莱茵区时,希特勒在一群即将害怕尿液的德国将军面前非常坚定。结果,本可以全歼德军的法国出人意料地平静下来,一点反应都没有。德军在希特勒的领导下第一次取得成功。突然,德军真的很佩服希特勒。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德国各种闪击战都取得了成功。最后,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被德军赶走,法国投降。当然,德国军方认为希特勒更听话了。德国将军对希特勒的蔑视和怀疑从一开始就变成了对元首军事天才的无限崇拜。但希特勒与军队的关系在战时随战争的变化而变化。德军打得好,元首真牛逼元首是最红的红太阳,打得不好就杀了你这个奥地利小胡子。特别是在对苏作战的“巴巴罗莎”计划实施后,在俄罗斯被冻成冰棍的德国军队开始怀疑希特勒的能力。此后,对美宣战、党卫军与国防军的矛盾不断恶化希特勒与军队的关系。
战争结束时,德国败相已明显,德国国防军将军们开始坐不住了,计划多次暗杀希特勒,全部落空。希特勒的暗杀也清理了国防军,著名的隆美尔元帅在清理过程中被迫自杀。然而,历史学家对这些反对希特勒的将军毫不留情。当希特勒为德国攻城略地时,这些将军保持沉默,但最终发现他们在枪口转动之前就开始打败了战争。归根结底,这并不是很光荣。
至于党卫军,严格来说叫武装党卫队,不是正规军,而是由忠于希特勒的人组成的私人武装。战场上的武装党卫队更像是正规军,也被称为党卫军。由于它是严格按照希特勒的种族主义思想建立起来的,军队来源是受过良好教育的所谓纯雅利安人,其中一些非德国“雅利安人”加入。私人卫队,装备是最先进的,重要的是政治考试非常合格,在战争结束时,有大量的党卫军按照元首的指示战斗到最后一个人,有大量的自杀和元首。
希特勒是如何让德国军队无限崇拜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