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701318' />
秦军威震天下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诸侯尽西来,挥剑决浮云。战国时期,秦国依靠精锐的秦军扫海,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伟大事业。这支前沿的秦军是秦国商鞅变法的产物。虽然秦国通过变法成为一个崛起的西方大国,但山东六国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变法。那么,为什么只有秦国通过变法成为强国并吞世界,而山东六国却无能为力呢?下面,让我们揭示山东六国是如何改变的,为什么只有秦国成功。
[img]701319' />
齐国临淄复原图
齐国是一个传统的东方大国,也是齐国第一个改变法律的氛围。春秋时期,管仲开始在齐国改革,实行军政一体化、军民一体化制度,发展渔业、盐业,鼓励与海外贸易,齐国经济开始繁荣。
由于管仲的改革,齐国民足繁荣,社会稳定繁荣。之后,齐国的“九合诸侯”和“尊王熙夷”确立了霸主地位,但齐桓公死后,诸子争立,齐国内乱,霸权衰落。田氏代齐后,齐威王任命邹忌进行政治改革,但只注重官员治理、材料选择和官场氛围的变化,但很难触及齐国的根源,因此变革效果不大。
[img]701320' />
李俚变法
魏国是战国七雄中的第一个变法,魏文侯任命李俚,李悝主张废除世袭贵族特权,选贤任能,赏罚严明。经济上主要实行尽地力、平买法,极大地促进了魏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使魏国富强起来。魏国的国势作为战国诸侯中的第一个变法者,在魏文侯统治时期达到了顶峰。他在位的50年,是魏国统治世界、统治诸侯的50年。不幸的是,李悝死后人亡政息。魏惠王(魏文侯之孙)晚年,东败于齐,西丧秦地700多里,南辱于楚,变法带来的最终好处全部败光,魏国衰落。
[img]701321' />
韩国位于列国之间的缝隙中
韩国最强大的国家是韩昭侯在位的时候。他利用法家的申不害为相,内政修明,韩国成了小康之治。但由于地处中原,韩国被魏、楚、秦包围,国土也是七国中最小的。因为基础太差,即使改法也不能一飞冲天。申不害死后,改法也死了,最后被秦摧毁。
[img]701322[/img]
燕昭王筑黄金台招贤纳士
燕国位于北方,国小势微,长期被南方齐国压制,燕昭王即位后,决心振兴燕国,报仇雪耻。招贤纳士给予优厚待遇,筑金台,吸引各国圣贤前往燕国。燕国在短时间内吸引了各方面的人才。最著名的有:苏秦、乐毅、邹衍、剧辛。后来,乐毅改革了国家政府,努力治理。原本弱小的燕国成了一时之强。燕昭王拜乐毅为将军,率领全国士兵与秦、韩、赵、魏一起进攻,取得了巨大胜利。五年内,他连接了齐国70多个城市。燕昭王任命秦凯,攻击东胡,“东胡有几千英里”,大大开拓了燕国的领土。燕昭王死,燕惠王即位后,乐毅逃离赵国,变法人亡政息。
[img]701323' />
吴起变法
面对中原各国纷纷变法的局面,楚悼王任命吴起为楚国令尹,实施变法,立竿见影,取得了显著成效。正当变法顺利进行时,楚悼王病逝。长期以来,对变法有刻骨仇恨,故意杀害吴起的老贵族势力,乘机作乱,围攻吴起。吴起伏在楚悼王的尸体上,老贵族用乱箭射杀吴起,同时也射中了楚悼王的尸体。楚国历史上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运动,随着楚悼王和吴起的死亡,也死了。
[img]701324[/img]
赵军,勇敢善战
赵国、赵武灵王实施了胡服骑射改革,放弃了中原宽衣博带和战车战术,取而代之的是短衣紧袖、皮带束身、胡服和单人骑兵战术,具有强大的国力。赵于东北攻灭中山国,西北击败林胡、楼烦。在北方新开放的地区,雁门、代三县成为战国后期唯一能与秦抗衡的强国。然而,在秦赵长平之战中,赵军因国内粮草短缺而主动出击。结果,他被秦军埋伏,被坑杀了40万赵军。赵国精力充沛,无法阻止秦军东出。
[img]701325' />
并吞天下秦军阵列
纵观六国变法的历史,有的半途而废,有的死政息,有的实力差,有的运气不好。然而,秦国在列国变法竞赛中脱颖而出。正是秦国选择了正确的改革方案(商鞅变法),选择了正确的人才(商鞅)来实施,得到了强有力的后盾(秦孝公)的支持,正好人死不息,在国运长平之战中击败了对手。然而,在刚刚完成强大变法后,周围没有强大的力量。所谓的时间、地点和人,促进了秦国完成变法,然后统一了中国。
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为什么只有秦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