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44年,李自成的闯军步步逼迫,崇祯皇帝见山河无望,便自杀殉国。留下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于国家”的壮举。此后,吴三桂和清军打败了李自成。最后,大清入主中原。并统治中原200多年。想想清朝起源于北方的女真民族,属于传统的游牧民族,而原来的中原明朝则是世代传承下来的农耕文明。那么,这种传统的游牧民族统治着中原带来的是前进还是后退?下面给大家分析一下。
[img]702125[/img]
农业是衡量国家发展现状的重要依据,是自古以来依靠土地为生的华夏儿童。明朝中期,国力鼎盛,全国人口约1.2亿,平均每人原粮占580斤,原粮总量696亿斤。进入清中期,人口较明朝大幅增长,达到4亿,原粮总量也随之增长,达到2.32亿斤。(主要取决于清朝的繁荣,永不赋予)然而,清朝的耕地总量并没有太大增长,只有在明中期10亿亩的基础上增长了50%,这足以说明当时的农业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土地单位的亩产比明中期增长了43%。
[img]702126' />
然而,在工业方面,虽然清中期人口大幅增长,但作为生产能力指标的布料和铁的产量甚至没有达到明末的水平。在19世纪中期,中国的工业产量仅占全球产量的6%。无论是与明朝纵向还是其他国家横向相比,清朝的工业水平都极其落后。当然,这也与统治者有很大关系。清朝历任皇帝都直言工业技术是“奇技淫巧”,这使得已经发展困难的工业化雪上加霜。
在科学技术方面。明朝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巅峰,在天文学、数学、医学、造船和化学方面发展迅速。然而,清朝抛弃了所有这些最值得发展和继承的东西。直到现代,中国才开始了自己的科技之路。
[img]702127' />
在政治制度方面,明朝实行内阁制度,民主政治开始萌芽。清朝封建集权统治再次加强,民主火花完全熄灭。
文化上,清朝大兴文字狱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虽然达到了统治的目的,但却使人民麻木不仁。缺乏信仰。
[img]702128[/img]
按照一般的历史轨迹,社会往往在越来越好的道路上不断前进。然而,这并不是绝对的。蒙古南下和满清的入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原的持续发展,但这一切都变成了烟雾。现在,我们只能保持我们的初衷,不断进取,继续为祖国的发展而努力。
与明朝相比,清朝的统治阻碍了中国历史的进步吗?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