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长城,我们都知道它几乎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防御工事。它不仅是世界奇迹之一,也被认为是中国的象征,也是中国古代勤劳人民智慧的结晶。修长城实际上是一项军事防御工程。长城的建设早在西周就开始了,直到明末才停止。历代长城之和超过2.1万公里,在中国古代,几乎每个中原王朝都会修复自己的长城。然而,清朝入关后,康熙皇帝不仅没有修复长城,还下令拆除长城。为什么?
[img]701655' />
先说说长城在古代历史上的作用。在古代,中原的汉族人民属于传统的农耕文明。他们一生都生活在自己的土地上,很少迁移。塞外民族大多属于游牧文明,整天靠放牧为生。两种文明的区别似乎注定要让游牧民族为了谋生而不断入侵汉族,所以中原王朝必须时刻防止他们入侵。在古代,如果没有飞机甚至卫星的监视,他们只能建造一些游牧民族来监视塞外的游牧民族。如果他们建造更多的房子,他们将把它们一个接一个地连接起来,成为长城。
[img]701656' />
清朝是满族贵族建立的,本质上也属于塞外的游牧民族。清朝建立后,自然不会喜欢长城。康熙十三年,康熙皇帝亲自带领一群贝勒、国王和大臣前往今天内蒙古多伦的多伦诺尔。为了与外蒙古贵族联盟,蒙古被正式纳入清朝领土,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国家。
[img]701657' />
后来康熙帝回到北京登上长城。他说:“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经常修复,但当时他们的边境什么时候没有外忧呢?明末,太祖带领清兵长直奔中原,诸路瞬间瓦解,不敢当。可以看出,保持一个国家不在于修长城,而在于修法养民。如果人民的心是稳定和顺从的,那么国家肯定是稳定的,边境自然是稳定的。这就是团结一致的原因。于是他下令拆除一段长城,以显示他“满汉一家”的思想和治国思想。
历代皇帝都在修建长城,到了清朝,康熙却铁心要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