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这种冲突背后隐藏着传统“华夷之辨”与现代外交观念的区别。
当时,明治维新后,日本已经脱离传统体制,成功转变为现代君主立宪制国家,对“条约”的理解也遵循国际法。
简而言之,两国签订条约,涉及重大国家利益,签订条约的双方必须有明确的国家形式。
这在日本不是问题,但对清朝来说仍然是问题。在日本人看来,“中国”这个名字一直是一个总称,而不是一个具有法律权力意义的正式名称。他们坚持让清廷使用“清朝”这个更清晰的名字。
[img]701405' />
《马关条约》,日本人称之为《日清马关条约》,特别规定必须用日语、汉语和英语书写。一旦发生词义纠纷,以英语为准。
日本的意图很明显,就是通过国际法,将“中国”这个称号确定为清朝统治的“大清国”。
两个签约主体是“日本国”和“清朝国”,符合国际法关于条约的形式要求,即甲乙双方是平等的国家制度。
就这样,中国维持了两千年的所谓“天朝上国”宗藩制度被悄然消解。
事实上,早在乾隆时期马加尔尼访华时,就出现了“什么是中国”的问题。后来,他在与英国签署《南京条约》时也遇到了这一问题。然而,由于清朝仍沉浸在中国的幻觉中,英国没有提出特殊要求,因此没有突出。
[img]701406' />
《马关条约》的签署迫使清廷承认,中国不是一个“世界”,而是一个“国家”。
为什么这个条约签订后,为了解决这个不可避免的问题,中国对国体和政体变革的要求迅速上升。
由于世界不再独立,甚至被打得屁滚尿流,那么就必须尝试接受并融入新的世界秩序。
除非有一天,你会变得强大,成为新秩序的制定者。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认为签署马关条约是改变中国现代历史进程的标志性事件!
当两国签署条约时,日本坚持使用[大清国]而不是[中国]。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