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庆祝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中国最大、最重要、最活泼的节日,也是文化内涵最丰富的节日。据说早在新石器时期,姚顺就有“春节”的习俗,春节的起源就有很多说法。
[img]700169' />
最常见的说法是春节从虞舜时期兴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是天子,带领下属祭拜天地。从那以后,人们把这一天当作年初。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被称为春节。春节这个词最早出现在东汉的文献中。《后汉书·杨震传》载杨震写信给安帝:
“冬天没有雪,春节没有雨,所有的人都很焦虑。”这里的春节意味着春节。“春节”的官方名称实际上只出现在中华民国时期。以前,春节也有以下名称:
[img]700170' />
1、俗称:年节、新年、大年、新年;
2、先秦时期:上日、元日、改岁、献岁;
3、汉代:三朝、岁旦、正旦、正日;
4、魏晋南北朝:元辰、元日、元首 岁朝;
5、唐宋元明清:元旦、元日 、岁日,新正,新元。
[img]700171' />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以十月为正月,汉初沿用秦历。汉武帝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天文学家落下红制定了《太初历》,将10月份的第一年改为孟春。后人在这里基本上逐渐完善了我们今天使用的阴历(即农历)。落下红也被称为“春节老人”。从那以后,中国一直沿用夏历(阴历,又称农历)时代,直到清朝未年,长达2080年。
在汉代,祭祖是春节的重要活动和习俗。在唐代,人们不仅来拜年,还发明了一个类似于当前贺卡的“新年帖子”。宋朝人开始吃饺子,宋朝称饺子为“角子”。还有春节对联、门神、除夕晚餐等,当时已经开始用纸包火药做爆竹,除夕、春节放爆竹的习俗逐渐流行,明朝基本上遵循。
[img]700172[/img]
清朝非常重视新年,宫廷新年非常豪华,皇帝有写祝福的习俗。在元宵节结束之前,猜灯谜是一种非常流行的取乐方式。辛亥革命清朝灭亡,旧时代消失,带来了新时代。政府提倡新历,传统的新年不再休假。在中国人际交往中,脱帽、鞠躬、握手、鼓掌等新礼仪逐渐成为“文明仪式”。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大吉!
古春节不叫春节。原来春节的起源必须追溯到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