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即将死亡,他的话也很好。当李世民即将死亡时,他最关心的是他的儿子和女儿。据《资治通鉴》记载,李世民临终托孤,拉着楚遂良说:“我是个好女人,全靠君。”
[img]700635' />
褚遂良
在李世民去世之前,他不再是那个残忍的秦王。这时,他只是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他对孩子的关心也体现在强迫女儿结婚的问题上。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觉得自己要死了。他迅速下令,将15岁的女儿衡山公主从长孙解释中降落。
为什么李世民如此渴望嫁给衡山公主?我们必须谈谈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古代妇女在15岁时结婚并使用发夹。这就是所谓的“发夹”。女人和发夹结婚是古老的习俗。如果你15岁以后没有结婚,那就是晚婚。古人认为这是不吉利的。
[img]700636' />
古代还有一种习俗,那就是父母丧期,孩子要服斩衰(因:崔)。服斩衰三年,在这三年里,儿子不得结婚,女儿不得结婚。当李世民觉得自己做不到的时候,为了不耽误女儿衡山公主的婚姻幸福,他想在大行之前把衡山公主嫁出去。圣人云:“六礼备,谓之聘。六礼不备,称之奔。雇主为妻,奔者为妾”。古人结婚时,必须行“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欢”六礼,否则即使是私奔。婚姻六礼是圣人的话,古人一定要尊重。皇帝的家庭是天下垂范,更要按六礼行婚。
[img]700637[/img]
李世民昭陵
李世民想尽快嫁出女儿,但也要按婚姻六礼行事。这套礼仪下来,要花很多时间,结果到了李世民去世的日子,衡山公主还没有结婚。葬礼结束后,唐高宗想继续完成妹妹未完成的婚礼,结果引发了一场大辩论。《资治通鉴》记载了这场辩论。199卷。事件的原因是一位名叫于志宁的大臣写信给高宗说:“公主服本斩衰,即使服随例除,也不能事随例改,请服三年丧毕成婚。”
[img]700638[/img]
李治
李志贵是皇帝。虽然他想起了母亲同胞的妹妹衡山公主的幸福婚姻,但他害怕全世界的臣民说他和妹妹不孝。李治别无选择,只好准了于志宁的奏章,让妹妹在丧葬三年后再婚。对了,衡山公主也是苦命娃。爸爸和哥哥为她的婚姻幸福伤透了心,但她的婚姻却很不幸。她不到30岁就去世了。李治念和她的兄弟姐妹用皇后的葬礼埋葬了她的妹妹。
李世民临死前为什么要15岁的女儿强行结婚?有什么隐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