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灭亡后,清朝诱杀了许多明朝宗室。多尔根以顺治皇帝的名义向全国下了圣旨:“前朝宗室首先倡导诚信,先投顺,去北京见人,仍然给禄养,意思是赵朝廷继承。”
也就是说,朱元璋的后代,都来大清吧,别抗拒,大清继续给你发工资。
出乎意料的是,确实有许多明朝宗室来自投罗网,来养几年,以谋反罪全杀。
[img]699189' />
从顺治三年到顺治八年,有50多名明朝亲王和郡王投降,包括荆王、衡王、周王、晋王、德王和六王。据不完全统计,超过1万名明朝皇室被清朝杀害,他们的巨额财产被没收,土地被“赛马圈地”。
其他明朝皇族则隐姓埋名,改名换姓生活。
康熙四年后,清朝又在全国各地写道:“比如朱明宗族改变了名字,隐藏了逃避者,所有的命令都回到了家乡,各安生理,不要还在恐惧之前。”
结果,朱元璋的一些后代被愚弄了。他们来北京说他们是明朝的皇室,然后康熙说:你是骗子,假的!杀了!
又杀了一大批,包括崇祯皇帝的小儿子朱慈焕及其三子一孙,基本上就是把崇祯皇帝斩草除根。
然而,有一个明朝皇室在清朝飞黄腾达,不但没有被杀,还被列入八旗,封侯爵。
他的名字叫朱之琏,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代王朱桂的后代。早年,他的祖先与洪承类一起投降清朝,并被列入白旗汉军。他被认为是八旗。雍正二年,他被清朝命名为一流的延恩侯。他负责每年春秋两季在昌平十三陵祭祀明朝皇帝。
[img]699190' />
延恩侯传了12代,最后一代侯爷叫朱煜。这个名字也说是按照朱元璋的代分和金木水火土的偏旁取的。清朝灭亡后,他穷得叮当响。他还是想尽办法进宫向宣统小皇帝请安,认为自己是清朝的老人。
刘成禺的《世载堂杂忆》一书记载了一段非常有趣的史料,“刘师培等着说:“第一次鞠躬让对方,宜还政宣统。大总统接受政权,得之满清,由清廷直接让和,而不是民国。今天的国民既不以共和为然,大总统宜还帝权于移交人。但是清室既废,天下绝不谓然,也欲取姑和也。第二次鞠躬让对方,宜选择延恩侯朱玉,提出朱明后人,既满足宗旨,又表现出公众无私的态度。”
这意味着在袁世凯1914年成为皇帝之前,他想学习尧舜禹。首先,让位给谁,要么让位给宣统皇帝,要么让位给大明皇室后裔延恩侯朱玉,表明反清复明成功,恢复大明王朝的王位。
结果,延恩侯拒绝了:我仍然忠于清朝!坚决不做反清复明活动!
[img]699191[/img]
1924年,末代皇帝溥仪的“洋师傅”庄士敦偶然看到一份宫门抄,上面写着“朱侯今天去明陵祭祖,回来感谢皇帝”。一般来说,溥仪不会屈尊于这种小官员。他只能把谢恩折子送到宫门外,跪下来。虽然清朝去世了,但皇帝还在,规则不能改变!三品以下的官员不能面对圣人!
然而,外国人更喜欢看热闹。他想见证历史,亲眼看到明清两代正统皇室后裔相遇的场景,于是建议溥仪见延恩侯。
1924年9月7日,朱玉忠从东直门北街羊管胡同的破房子出发,步行到故宫,见溥仪,为什么步行?是为了尊重皇帝吗?
不,也不,是这个末代侯爷根本坐不起车,更别说车了,黄包车也坐不起!家里的两个孩子经常挨饿。就连清朝的官服也是从潘家园租来的。
延恩侯忠于清朝,不得不向中华民国政府乞讨。1929年,延恩侯以“生计极其尴尬,无法维持”为由,“请国民政府特别养老,委以末职,俾维谋生”。中华民国政府内政部下令取消其头衔,任命他为明陵保管委员,每月可领取50元元。
朱玉和他从民国政府那里拿到了工资,但他们继续向溥仪表示感谢。即使溥仪在东北当汉奸,他也一直坚持感谢皇恩。
此外,据说此人是监督自盗,勾结盗墓贼,挖掘明朝后妃的陵墓。
[img]699192[/img]
朱元璋的后代,有的投诚清朝,有的挖祖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