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4月初,由于巴尔干半岛西南部的南斯拉夫王国承诺与纳粹合作,它仍然与英国和苏联保持着“模棱两可的关系”。出于“惩罚”和最终的需要,希特勒出兵将其推平。
然而,南斯拉夫民族的抵抗并没有消失。1941年7月7日,当南斯拉夫王国正规军几乎完全崩溃时,南斯拉夫共产党毅然在塞尔维亚成立了游击队,肩负着“为民族独立而战”的反纳粹旗帜。
经过短暂的军事训练,无数南共党员拿起武器走进丛林,“喊着还我山河”的口号走出绿荫,杀死了纳粹。
游击队凭借为民族而战的“无畏”牺牲精神,突破了纳粹军队的严厉打击,在7月底建立了第一个“解放区”乌日策。
依托南共的反抗枪声,这样的“解放区”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火。截至1941年底,南斯拉夫三分之一的土地被“解放”。
1942年底,在约瑟普·布罗兹·铁托的领导下,游击队从最初的游兵散勇变成了经历过多次战斗的“王牌”战士,人数超过20万,成为强大的反纳粹力量。
[img]699195[/img]
1944年9月,在几乎没有盟军和苏联的直接帮助下,游击队转型的南斯拉夫解放军对驻扎在南斯拉夫地区的法西斯力量进行了全面反击。
约瑟普·布罗兹·铁托
1945年5月21日,南斯拉夫“解放”,建立了以铁托为首的南斯拉夫民主联盟,此时南斯拉夫解放军近80万人。
南斯拉夫突然“转变”为当时仅次于苏联的第二个社会主义军事国家。由于苏联没有大规模进入南斯拉夫,尽管南斯拉夫民主联盟将苏联视为老大哥。
然而,与大多数完全依靠苏联反击重建国家的社会主义国家不同,他们保留了完整的“政治独立性”,与苏联的非政治“从属关系”,但可以“平等”。
此外,由于南斯拉夫在战后恢复得很好,国家生活水平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中名列前茅,南斯拉夫曾被称为社会主义阵营中次于苏联的第二个中心。
[img]699196[/img]
俗话说“一山难容两虎”,战后一直追求“社会帝国主义”的苏联是绝对不可能的。根据斯大林的想法,南斯拉夫应该像大多数东欧国家一样加入苏联,成为建立伟大苏联理念的一部分。
对于一直追求“民族独立”的南斯拉夫共产党来说,斯大林的想法是极不可接受的——他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了巨大的伤亡,不是为了成为一个强大集团的一部分,而是为了争取“民族独立”。
因此,南斯拉夫更愿意建立以南斯拉夫为主导的“巴尔干联邦”。因此,他们的领导人铁托也四处走访,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因此,“苏派”和“南派”分为社会主义阵营。
但当南斯拉夫被判定有威胁苏联地位的危险时,苏联的国力毕竟比南斯拉夫强得多。1949年,在苏联的主持下,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完全切断了与南方的关系。
南苏之间的矛盾已经进入了“水火不容”的阶段,两人一度在边境陈兵数万人,用当时媒体的话来说就是大打一架。
为什么南斯拉夫和苏联在东欧断绝了与南方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