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是春秋时期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从公元前636年开始,晋文公就位,到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等候,晋国稳居霸主地位150多年;而从晋国分离出来的魏、赵两国在战国时期更是强横一时,诸侯们不敢掠夺其锋芒,晋国之强,由此可见。
然而,正是这样一个超级大国最终落得国破地分的原因,才让人深思。
纵观晋国历史,对外攻杀征伐、开疆扩土令人震惊,但其内部滚动和派系斗争更令人震惊,这也是晋国崩溃的主要原因。
自春秋初期以来,晋国公室的内乱一直没有停止,同室的战斗一次又一次地削弱了王室的力量,极大地动摇了王室的统治基础。
[img]698299[/img]
▲晋国(前11世纪-前349年),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国名初为唐,唐叔虞之子即位后改为晋。
公元前754年,晋昭候将叔叔分为曲沃(山西曲沃)。因此,晋国陷入了66年的公室混乱,历史上被称为曲沃代晋。成师封邑曲沃,城市高度危险,土地肥沃,人口众多,远强于晋都城翼城(山西翼城)。
成师在曲沃修行仁政,民心归附,势力不断强大。随着力量的强大,曲沃城主的野心不断扩大。
自公元前739年起,曲沃宗族为夺取国君宝座,共发动五次叛乱,杀害五位国君。
公元前678年,曲沃武公伐灭晋国大宗,用宝物贿赂周厘王,并封武公为诸侯。曲沃代晋是春秋初期影响最严重的事件。它不仅动摇了东周的礼乐国家,也为晋公室打开了先例。从那以后,历代国君都把打压宗族作为稳定君权的重要手段。
公元前6年,晋献公(曲沃武公之子)担心同族威胁,接受大臣洗礼9年,开始血曲沃宗族。许多公室成员被杀,晋朝宗室再次枯萎。
但事情还没有结束,晋公室似乎被诅咒了。宗族清理后,献公族因王位继承权展开了新一轮的斗争。
晋献公有三个非常有竞争力的儿子:王子申生(历代王子典范)、公子重耳(春秋五霸晋文公)、公子夷吾(以食言肥,背信弃义著称)。
王子申生仁德贤惠,是国君最好的候选人。如果晋献公不折腾,晋朝宗族不一定会再次复兴。不好的是,晋献公宠妃李姬生了公子习齐,献公爱屋及乌,打算把王位传给习齐。在李姬的诱惑下,献公杀了申生,重耳夷武避祸出亡。
献公死后,晋公室再次陷入内乱。李姬的大儿子习琦和小儿子哀悼他的儿子被里克大臣杀死,然后在秦穆公的帮助下,他立下了晋惠公义。惠公当政后,他背信弃义,以怨报德,杀死里克大臣,与秦国作战,引起国内外的怨恨。
公元前635年,晋惠公去世,晋文公重耳即位,杀害惠公一族,晋国乱告一段。
[img]698300[/img]
▲晋文公
晋文公当政期间,晋公室人才凋零,文公流亡19年,许多外姓大臣患难与共,因此文公采取了重用外姓大臣的策略。
随着新鲜血液的加入,晋国的国力日益增强,内修德政、外威诸侯一举确立了霸主地位。诚然,重用外姓大臣无疑给晋国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但也有一个弊端。
春秋时期,土地是力量的象征,诸侯主要依靠土地封臣。
晋国虽然到处开疆扩土,但大部分获得的土地都是给立功大臣的,所以公共土地没有增加多少,这使得外姓大臣的势力不断增强。
此消彼涨,必然导致君权衰落。自文公、襄公以来,权臣控制国政已成为晋国的主要现象。
公元前606年,赵盾杀害晋灵公,立晋成公,赵氏族开始凌驾于公室之上,晋公室与外姓大臣、外姓大臣之间的斗争拉开帷幕。
公元前579年,晋景公杀害了赵氏宗族,即剧本《赵氏孤儿》的主题来源。
赵衰落后,栾、中行为了打压政敌,于公元前572年发动政变,杀晋李公,杀嬴,悼念晋即位。此时,魏、韩、智、范、中行、赵六宗族在晋六卿中排名第一,控制国政。
公元前514年,晋公在位,公室宗族祁氏、羊舌氏与顷公作战。为了进一步削弱公室势力,六卿打着建立国君的旗号,夷平两族分割土地为己有。六卿势力进一步扩大,公室变弱。
随着时间的推移,六卿内部矛盾不断激化,公元前497年,六家族爆发了大规模冲突。事件的原因是赵的内乱。当时,赵的宗主赵阳想将卫国进贡的500户人口从邯郸迁往晋阳。邯郸医生赵午不同意,赵阳私下杀害了赵午,导致邯郸赵的叛乱。晋定派人攻打邯郸平叛,晋国乱爆发。赵午宗族虽然属于赵氏,但却与范、中行宗族结婚。因此,邯郸赵氏叛乱后,范吉射、中行氏宗主荀寅也发动叛乱,攻打赵鞅,兵临晋阳。
[img]698301' />
▲晋文公复国图
此时,另外三种态度不同,韩和赵世代相处,看到赵落难,自然想救;魏宗主魏奢与范、中国银行复仇,阴谋消除范吉射和荀寅,另一个宗主,适合混乱,永远不会错过机会;智荀更残忍,建议金军:“晋法,混乱死亡,现在三个大臣混乱,只驱逐赵阳,这是不公平的,三个必须一起驱逐。”
于是荀子、韩不马、魏奢奉命攻打范、中行,没有取胜。相反,范、中行开始攻打晋君,晋君与三军一起击败范、中行,两人逃亡。韩、魏为赵鞅求情,晋君赦免赵,内乱以段落告终。
后来晋国六卿只剩下四个:智、韩、赵、魏。
从这一事件可以看出,六卿有谋反之心。比如赵鞅不请示晋君就敢杀士大夫,范、中行也敢攻打晋君。晋公室的实力比其他六家强不了多少,只能靠外姓势力勉强平息叛乱。
[img]698302[/img]
▲三家分晋
晋定公死后,公元前457年,晋出公在位,智氏宗主智伯与韩、赵、魏三家瓜分范、中行宗族土地,晋出公愤怒不已,但自身实力不足,想借助齐、鲁两国力量讨伐四家。
四个宗族担心被杀,先发制人,攻打晋出公,出公匆匆逃往齐国,结果半途而废。
到目前为止,晋公室的力量已经耗尽,再也无法控制晋国的局面,后任国君成了傀儡。
公元前453年,韩、赵、魏灭智氏,瓜分智氏封邑,三家代晋局势逐渐形成。
此后,晋公室的土地不断被三家侵蚀。为了生存,晋君不得不开始朝拜韩、赵、魏。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册封韩、赵、魏为诸侯,超级强国晋国地分国灭,历史悠久,战国时期更加血腥残酷。
为什么强大的晋国在春秋时期被三家公司瓜分?这是不可避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