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696729[/img]
打油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朵奇葩。它最早起源于唐代民间。据说它是以唐人张打油命名的。此后,它不断发展,表现出活跃的生命力。这种诗一般通俗易懂,幽默幽默,有时含有讽刺和搞笑。没有兴趣的人做不到。
《雪诗》张打油
江上一笼统,井上黑洞。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这首诗是打油诗的起源。中唐时期,有一个叫张名打油的人,他喜欢写这样的诗。在以诗赋取士的唐代,他的诗确实“独一无二”,引人注目。在后人眼里,可以算是一鸣惊人,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打油诗体,名垂千古。这首诗描述了雪景,从全貌和特写,从颜色和表情。整篇写雪,不是一个“雪”字,而是雪的形神跃然。特别是最后一个“肿”字非常生动,选词用词非常恰当、生动、生动。俚语俗语,本色简单,风格别然。风格幽默,轻松愉悦,广为传播,无不叫绝。
[img]696730[/img]
欧阳修,猜谜诗
大雨淋湿墙,诸葛别无选择,只能找张良。
关公跑了赤兔马,刘备挥刀上战场。
据说这首打油诗是饭后写的。欧阳修到一家新开的餐厅吃完饭,店主问菜的味道。于是欧阳修用猜谜和谐音的手法写了这首打油诗,巧妙地说出了“缺乏味道”:第一句“无檐”就是无盐;第二句“无算”就是无蒜;第三句“无缰”就是无姜;第四句“无将”就是无酱。
[img]696731[/img]
苏东坡竹笋炖肉诗
无竹使人俗,无肉使人瘦。
竹笋炖猪肉又好又不瘦。
苏东坡被称为“东坡居民”。虽然他的职业生涯并不顺利,但他一再被贬职,但他的大胆仍然享受着美味的食物。东坡美味的肉,杭州著名菜肴“东坡肉”正式由苏东坡创作。
[img]696732' />
“春雨”·解缙
春雨贵如油,下得满街流。
跌倒解学士,笑煞一群牛。
历史上写的“打油诗”最多、最精彩的是解缙。他从小聪明,8岁就能写出文能诗。18岁时,解缙在乡试中获得第一名。当时下着小雨,解缙不小心滑倒了,村民们嘲笑他。于是他出口成章地写了这首打油诗。听到解缙随便唱的打油诗,大家都笑得更开心了。
有一次,朱元璋约解缙一起钓鱼。皇帝没有抓到任何一个,但解缙钓到了几个。看到朱元璋不高兴,解缙高兴地给朱元璋送去了一首打油诗:几尺丝纶落水,金钓永远不会消失。所有的鱼都不敢朝天子,万岁的君王只钓龙。
[img]696733[/img]
唐寅,除夕诗
柴米油盐酱醋茶,一般在别人家。
岁暮无所事事,竹量寺看梅花。
唐伯虎,明代才子,曾经因为生活困难,除夕年货还没买完,一首打油诗生动地吟出一种不同的“除夕”味道。
[img]696734' />
孙维奇,“讽刺”这首诗
粉白色的墙上有很多狗屁,没有诗,没有歌。
如果你有真正的才能学习,为什么那一年你不去上课?
名胜古迹乱涂乱涂,似乎古有之。据说这首诗是清朝举人孙维奇一天去安徽姥山的,发现塔壁上刻着“×××来此”、“×××这次旅行以及一些粗话、脏话等,都很反感,于是写了一首打油诗给人辛辣讽刺。
[img]696735[/img]
古代某考生
从未提笔泪涟漪,苦读寒窗十几年。
考官要不要带我回家染黄泉。
从前有个考生写了很久,文章还没写完。突然,他灵机一动,在试卷下写了这首打油诗。考官看试卷的时候,看到这首打油诗很好笑。于是他提起朱笔,在他的每首诗后面写了“不必要”。、“未必”、“势必”和“势必”
为什么要“八个大字”?就这样,整首诗变成了:从来没有流过泪——没必要(没必要哭。.)苦读寒窗十几年——不一定。(不一定要苦读十几年。.)考官要不要带我去——势必,(那是肯定的)回家一命染黄泉——何必呢?(为什么要用死来吓唬人?)
[img]696736' />
许多精彩的打油诗真的比许多正统诗歌更有趣。打油诗的魅力在于它的趣味性、知识性和故事性,以及流行性。诗歌本身不仅有趣、幽默、俚语,而且讽刺、包容文学和历史知识,反映了名人的个性、爱好、轶事和思想,许多与诗歌有关的故事也非常生动和有趣。
历史上最风骚有趣的打油诗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