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漠北建立蒙古帝国后,开始向外扩张,先后摧毁了西辽、西夏、花拉子模、东夏、金朝等国。忽必烈夺取汗位后,将国名改为“大元”,取自《易经》的意思。1279年,元军在崖山海战中摧毁了南宋的最后一支军队,南宋宣布灭亡。
元朝统一中国后,忽必烈开始改变弦,在经济和政治上积极实施汉化政策。忽必烈死后,他的继任皇帝几乎没有实施汉化政策,或者汉化程度很低,远没有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清朝“满汉一家”的汉化程度。为什么是这样?
[img]697125' />
@ 蒙古人属于游牧民族,在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上与农耕汉民族有很大的不同。而且蒙古人也有自己的一套文化习俗,不同于邻近汉族的游牧民族。蒙古人有自己完全独立的文化体系。蒙古人和汉族一样属于融合民族。蒙古人统一了蒙古地区的所有部落,建立了蒙古民族的概念。这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国家。当时,汉族和蒙古民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文明分支,同化的概率很小。即使混居在一起,也很难同化。
包容帝国
元朝皇帝与中国历史上的其他皇帝不太相似。元朝的皇帝是大蒙古帝国和大元皇帝,所以首先是“大蒙古汗”,然后是“大元皇帝”,其中两个头衔不同,大汗地位高于皇帝,但一个兼职工作不够突出。
[img]697126[/img]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蒙古帝国是一个超级大帝国,东起日本海和东海,西至黑海和地中海,北至西伯利亚,南临波斯湾,横跨亚欧大陆。除了中国的元朝,这个帝国还包括成吉思汗后代建立的金帐汗国(也称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元帝国是这四个汗国的宗主国。
元朝皇帝的根仍在蒙古草原上。毕竟,在名义上,整个蒙古世界的共主主义不应该太偏向某种特定的文化。即使汉人最多,也不能完全汉化。毕竟汉文化的影响面积太小了。对于面向世界的元朝来说,如果全面汉化,就会选择保守单一。这是其他民族在其统治下无法容忍的。元朝从建立到灭亡都采取了非常宽松的统治。
[img]697127[/img]
蒙古帝国幅员辽阔,横贯亚欧。在战争过程中,蒙古人看到了世界上许多民族和国家的灿烂文化,蒙古人看到了阿拉伯文明、欧洲基督文明等等。蒙古人看得更多,所以他们不会像北魏、清朝和其他游牧民族那样倒在大汉文化的石榴裙下。
读者们,你们怎么看?
为什么只有元朝的汉化程度很低,远不如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