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似乎是一个问题,但实际上是两个事件:第一,为什么秦国是唯一一个没有让孔子进入的国家?第二,没有孔子的想法,为什么秦国最终能统一六个国家?
[img]695771[/img]
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为什么秦国是唯一一个没有让孔子入境的国家。先说说秦国。当我们的祖先开始玩青铜器时,秦国的祖先已经有了驻扎在西北的功勋。当时少数民族很强,能解决这个地方的安全问题,说明秦国的祖先有两把刷子。到了西周,贵族诸侯的待遇就慢慢混上了。周幽王当政时,导演了一部盛大的烽火戏诸侯历史剧,博得满堂彩,就是把自己的王位玩丢了。犬戎国进攻西周,诸侯们都没来帮忙,只有秦襄公帅兵救周。虽然西周从此灭亡,秦国从此崛起。周幽王的儿子姬宜臼被立为王,他正式封为秦国,成为真正的诸侯国,封地在岐山以西。春秋五霸时期,秦穆公大放异彩,战功赫赫,使秦国风生水起,封地面积大放异彩。西戎已不足为患,秦国有一大片土地,占领西北。到秦孝公时,又进行了商鞅变法,形成了作风过硬、保障有力的强大诸侯国。再来说说孔子周游列国。公元前496年,孔子在鲁国的职业晋升遇到瓶颈,心灰意冷,愤然辞职:世界这么大,我要带学生去看看。于是,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行人开始了穷游生涯。那时,尽管国家很小,但交通并不发达,游说了13年,从55岁到68岁。但连黄河都没有,主要活动在现在的山东,河南东部。但为什么孔老夫子这么牛掰的人物,不受欢迎呢?当时已经是春秋末期了,礼乐崩塌,纲常消失。比如西周早期,国家打仗一定要正面对抗。如果你设置了一个包围圈,两翼包抄什么,引诱敌人深入,那就是作弊,被鄙视。但到了春秋末期,直到战国时期,诸侯国才火并抢夺地盘。孔子的想法是什么?以仁核心,仁即爱人,提倡克己复礼。诸侯国已经杀红了眼睛,麒麟臂已经发作,已经到了无所不用的地步。以前不为人所称道的诱敌深入,已成为军事战略。
@ 先不说孔老夫子的盘缠够不够,给他一张机票,到咸阳见秦王,估计还得最后回曲阜。老嬴家,准备扫六合,统八荒,你现在告诉别人:哦,不要打杀,你这是犯了不仁之心,是在破坏礼数。那个人能听吗?这不是唐僧,还是法家的招好使,药有点猛,但立竿见影,效果极佳,以后打家劫舍,走江湖就要靠法家了。当时孔子不是大V,巨咖,大家都是靠头吃饭,各种各样的子都一样。诸子百家,每天绞尽脑汁变法,想办法鼓吹自己的思想。以后你的想法可能会被打破,但现在我不能接受了。可以到达西汉董仲舒罢废百家,独尊儒术一开始,孔老夫子的地位简直是一飞冲天,一群弟子的身价也急剧上升。儒家太适合守天下,御人心,但不适合春秋末期打天下。这也是秦国不允许孔子入境的真正原因。这就像人们说:老子想吃肉,你必须说:吃素食有益健康,延年益寿。这绝对不好用啊。
让我们来看看第二个问题。没有孔子的想法,秦国为什么能统一六国?上一段谈到秦孝公,让商鞅变法,国力大增,将强兵勇敢,锐不可当。此时秦国已经后勤无忧,退可守,进攻可攻,正是与其他国家抗争300回合的好时机。到了秦惠文王的时候,巴蜀就搞定了。四川在哪里?天府之国,那个大盆地,太肥沃了,属于一夫当关的地方,很多人来了都不容易。此时的秦国,已经是虎视天下,随时准备发动最后一击。最后,被称为最牛掰的秦王嬴政继位了。在李斯的帮助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铁血改革。一时兵强马壮,国运昌盛。李斯对嬴政,就像王猛对傅坚一样,但这还不够,需要几个特别能打仗,所向披靡的人物。于是,上帝让白起和王坚来了。即使其他国家有李牧,廉颇也抵制了一段时间,但这毕竟是大势所趋。最后,其他六个国家形成的联盟松散,内部赃物不均匀,每天都有阴谋。然而,秦国专注于这样做。最后,秦国拿起一把刀,把人抬走了,世界上到处都是孤独的。这个时候,儒家思想能做什么?对秦国来说,自然认为它是迂腐的,不能帮助它完成霸权。孟子说天时地利人和,秦国没有一样不占据,试问怎么会有不统一的六国之理。
为什么秦国不让孔子入境?这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