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彭铿原
彭铿原是陆氏的第三个儿子,也是帝尧时代的厨师。他经常被帝尧欣赏,被封后建立了大彭氏国家。封地是彭城(现在是徐州)。徐州龙山北麓有一口古井,据说是彭铿用过的井。彭铿的厨艺高超。屈原的《天问》说:“彭铿为什么要考虑野鸡皇帝?”。彭铿烹制的野鸡汤味道鲜美,赢得了帝尧的青睐。彭铿原可以说是中国第一位著名的厨师。
[img]694853[/img]
2、易牙
易牙,又名狄牙,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巫师,也是著名的厨师。他擅长煎、煮、烧、烤。他也是一名调味专家。他做的菜又酸又甜又咸,很好吃。他受齐桓公的青睐。春秋时期,齐桓公是霸主之首,曾“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名声显赫。但它晚年却昏庸无道,吃喝玩乐无所不为。他厌倦了美味佳肴,异想天开地想品尝人肉的味道。如果臣子易牙不这样做,那就是不忠,随时都会有杀人的灾难;如果你这样做了,去别人家找婴儿一定是有害的。然而,易牙横下心来杀了他的大儿子。昏君齐桓公居然很高兴,并给了易牙一定的权力。当齐桓公病倒在床上时,易牙堵住了宫门,筑起了一堵高墙,把齐桓公困在宫里,饿死了。尸体放在床上67天,蛆爬出宫外,却无人问津。过去封建统治者的卫士一直骂易牙是“杀子媚上”的罪人,不谴责主谋齐桓公,显然是不公平的。
[img]694854[/img]
3、浊氏
西汉时期专门卖胃脯的浊氏,是羊胃做的,农历十月经常做。先煮汤,将羊焯一下,然后在羊胃里放入胡椒粉、姜粉等混合香料,暴露在阳光下,使其干燥。这种胃脯可以长期保存,有利于远行食用,味道很美。浊氏通过这种广受欢迎的胃脯赚了很多钱。她是中国香肚的创始人。
[img]694855' />
4、刘娘子
据《春渚纪闻》报道,宋高宗宫有一位女厨师刘女士。宋高宗登基前,她在赵构的藩府做饭。她做的菜很开胃。根据皇宫的规定,负责皇帝膳食的官员被称为尚食,只能由男性担任,必须是五级官员。然而,刘女士是一个女人,不能担任这位官员。然而,皇宫里的大多数人都称她为“尚食刘女士”。刘女士是中国第一位著名的宫廷女厨师。
5、宋五嫂
宋五嫂是南宋著名的民间女厨师,从开封逃到杭州,因丈夫姓宋排名第五,大家都称她为宋五嫂。那时从北方逃到杭州的中原人很多,官民思乡难归,很想尝尝乡味解乡思。宋五嫂在钱塘门外开了一家专门经营鱼汤的小餐馆。因为传统的汴京风味,她可以吸引那些异国他乡的客人。有一天,高宗赵构乘龙舟游西湖,曾尝过其鱼汤,龙颜大悦,因此名声大振,宋嫂鱼汤身价倍增。
[img]694856' />
6、王小余
清乾隆时期,王小余是袁枚家的掌勺厨师,是一位身怀技艺、理论经验丰富的烹饪专家。他煮的菜的香味散发到十步之外,闻到的人都想吃。他对烹饪技巧有很多研究,并发表了一系列的见解。这些技术见解对袁枚影响很大。袁枚的《花园食品清单》有很多得力于王晓宇的见解。袁枚喜欢王小余,对王的要求也很严格。王死后,袁枚专门写了一篇《厨师王小余》,以纪念这位优秀的厨师。王小余是中国古代唯一一位死后有传的著名厨师。
[img]694857[/img]
除此以外,五代时期创作“王川小祥”风景拼盘的尼姑梵正,清初擅长制作蔬菜糕点(灌吞董糖、卷酥董糖)的董小宛,熏鱼干嘉时的孙春阳,做“十种猪头”的江郑堂,拌鲟蝗的江南溪,做杂锦豆腐汤的文思和尚,芜湖做豆腐皮的敬修和尚,天津做狗不理包子的高贵朋友,河南做道口烧鸡的张炳,
盘点:中国古代六大著名厨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