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魏国著名的将军,我们首先会想到乐羊、吴起、庞涓、晋鄙、魏无极(信陵君)等等。事实上,还有一个人不容忽视。他的名字叫公孙喜,也叫犀武。历史记载:“犀武者,魏之良将也,名喜,姓公孙氏。“他参加了战国中期魏国的许多著名战役,堪称一代名将,但后来在“伊阙之战”中被后起之秀白起生擒。老将公孙喜一辈子都很聪明,成了白起的垫脚石!让我们来看看公孙喜传奇的一生。
[img]691782' />
名将公孙喜
公孙喜之被称为名将,与他一生中作为主将打的那些胜仗是分不开的。据史书记载:“魏襄王五年,犀武从相国惠施伐齐。七年,与秦攻齐,俘声子。八年,攻卫,取二城。复攻楚,拔邓。十二年,援皮氏,走秦疾。十八年来,与齐、韩败楚垂沙,取方城。二十一年,与齐、韩共攻秦。二十三年,围封陵。向王卒,子昭王立。三年来,韩请兵伐秦,昭王使犀武将兵佐韩伐秦。由此可见,公孙喜作为主将参加了魏襄王(魏惠王之子)时期的所有战役。公元前301年垂沙之战中最值得称道的,那么这场垂沙之战到底是什么样的战斗呢?
[img]691783[/img]
战国名将
战国中期,由于秦国家族的主导地位,其他六国经常聚集在一起抵抗秦国的进攻。然而,张毅欺骗楚国后,楚国完全切断了与齐国的关系,六国联盟崩溃。楚国楚怀王被骗后,他想发兵攻打秦国。结果,秦国在丹田、蓝田、召陵三场战争中连续被打败。当楚国处处被动挨打时,齐国、魏国和韩国并没有袖手旁观。当然,他们不是为了帮助楚国,而是为了在楚国衰落时报复楚国的反复无常!在此背景下,齐、魏、韩联军进攻楚国方城的垂沙之战爆发。结果,在齐将匡章、魏将公孙喜、韩将风筝的带领下,三国联军击败了楚军,杀死了楚国将军唐昧,占领了楚国的方城。
[img]691784' />
垂沙之战
如果说垂沙之战是魏将军公孙喜的巅峰,那么伊阙之战就是他的最低谷!公元前294年,秦将白起占领韩国新城,韩国向魏国求助。魏王派将军公孙喜,知道嘴唇死了,牙齿很冷,率领16万魏武卒精锐支援韩国。此外,韩国将军暴风筝的8万军队是24万联军对阵白起的12万秦军。
[img]691785' />
伊阙之战
公孙喜和暴风筝都是经历了很长时间战场的老兵,而白起是初出茅庐的年轻人(第一次担任这样一场战争的将军)。虽然他们当时是秦军的左舒昌,但他们没有任何成就。两军在秦、魏、韩交界的伊阙对峙中,魏将公孙喜与韩将暴风筝有分歧:暴风筝希望人多的魏军打先锋,公孙喜希望装备精良的韩军打先锋,所以两军都不愿意主动与秦军作战。
[img]691786[/img]
战神白起
白起在了解对方两位将军的外表时,采取了避实就虚的方法,假装在阵前挑衅韩军。事实上,他绕道后面猛攻魏军,这使得联军无法在头尾互相照顾,互相救援也不够及时。魏军被打败后,白起前后攻打韩军,利用胜利掩盖了被打败的联军,最终歼灭了24万军队,俘虏了老将公孙喜。
[img]691787' />
伊阙之战
公孙喜被俘后,不禁感叹道:“先王遇我很厚,今辱王师,虽生,何面以归?纵上免之不杀,我的心无愧白起本来也不忍杀死这位魏国老将,不惜亲自前去劝降。被初出茅庐的白起打败,公孙喜本来就羞愧难当,现在又看到白起劝降,他觉得这是对自己的极大侮辱,于是愤怒地骂道:“竖子,什么是降子!魏持戟百万,今虽败,仍有数十万甲兵。魏王聪颖,治下谋臣良将数不胜数。汝辈庸才,怎能敌邪!白起见公孙喜如此反应,不禁“怒而杀”!
[img]691788' />
名将陨落
伊阙之战后,魏国最后的魏武卒精锐损失惨重,再也阻挡不了秦国的东出之势,而白起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名。老将孙喜悲伤地充当了他的垫脚石。
公孙衍和公孙喜有什么关系?公孙喜是怎么被白起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