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哲学家王艮。台州学派创始人。出生于成化19年6月16日,即1483年7月20日。19年12月8日,1541年1月2日,在嘉靖中风。享年58岁。
[img]692148' />
生活在15世纪末和16世纪上半叶的王艮。当时,中国封建社会进入衰落后期,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萌芽,商品经济不断发展,手工业者与市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衰落的封建统治阶级更加腐败,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更加残酷,阶级矛盾白热化。王艮在这个黑暗社会生活的底层,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顽强地战斗和迂回
前进。最后,一个海滨的穷灶丁被锻造成了“名垂史册”、受人钦佩的学者。
王艮的一生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也就是说:烧盐和卖盐的时期(从孩子到26岁);悟道讲学时期(27-37岁);学王(守仁)门、周流时期(38至46岁);独立讲学,自成一家时期(这一时期是王艮活动的鼎盛时期,47-58岁)。
[img]692149' />
泰州学派观点
台州学派创始人王根一生勤奋,不厌倦学习和教导。他的知识博大渊深,涵盖面广。他在哲学、伦理、社会政治、教育、文化等方面有着丰富而详细的讨论,构成了台州学派的基本思想和特点。
王根的“人民日常生活就是道”和“人民日常生活学习”是王根思想的亮点,是台州学派思想的主题和重要进步命题,具有鲜明的人民性。他还把“人民”和
“圣人”处于同样的地位,说:“人们的日常生活条理,即圣人的条理”,“圣人的方式,等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所有不同的人,都被称为不同的端”。王根的这些观点充分反映了小生产者和小公民的要求和愿望,维护了劳动人民的利益。他的人民观点具有反封建统治的进步意义;
王艮的“格物说”构成了他讲课传道的思想基础,对抵御封建压迫具有鲜明的积极意义。他说:“格物知四字本旨,二千年来没有定论”。他认为“格,如格式之格,即后勾矩”。“勾矩”,意思是衡量。他说:“我的身体是一个矩,世界国家是一个方”。“勾兑,则知方之不正,由矩之不正”。也就是说:“身是本,天下国是末”,“格物”必先“正”,“本治而末治,正已而物正”。王艮的话,明确指出“正人必先正已”;
王艮的“明哲保身”是他与封建统治者消极不合作的体现,在抵御封建统治政治压迫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王艮主张尊身、安身、保身、爱身。他说:要“以身为本”,“修身立本”,“立本安身”,“明哲保身”,“身尊则道尊”。他提出的明哲保身、出、处、进、退、隐、见等策略,形似消极,本质上是一种退自保、退求进的手法,非常明智,是一种反映社会悲剧矛盾(既有变革因素,又有不成熟因素)、有志改革者寻求政治解放或出路的呐喊和辩护;
王艮区分社会政治类型,即羲皇、三代、五伯(霸)。在暮年(去世前两年),王艮亲自起草了《均分草荡议》,并带头践议,将多余的草荡免费分配给贫民。这种具有反封建独有的平均主义、小私有观点和行动,在“田连阡陌”、封建地主眼中“一人插几勺”,把它当成“异教旁门”、大逆不道,大多数劳动人民真诚地支持和爱他;
王根的“孝道”不仅继承了中国几千年的优良传统,而且突破了“五经”的伦理传统,并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观点。王根声称学习了“总经”。也就是说,他所学的东西是人所未有的,他有自己的想法。他说:“盖闻天地之道,先以化生,后以形生。化生者,天地,即父
泰州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