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在古代,医术越来越发达 中国的医术也不容小觑。 古代 的神医
有很多,他们以一手好医术而闻名于世。扁鹊和华佗就不用说了,还有更多著名的医生。世界上最好的作者会为你盘点中国 古代十大 名医 ,最著名的神医 都在这
了。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
一、扁鹊
[img]692528[/img]
扁鹊战国时期的医学家,其真实姓名是秦越人,也叫卢医。据研究,周威烈王约生于19年(公元前4o7年),卒于5年(公元前31o年)。善用“针石”、“服汤”、“熨”等治疗方法,所以《扁鹊内经》、《外经》早逝。为什么他被称为“扁鹊”?这是他的绰号。扁鹊善于利用四种诊断,特别是脉诊和望诊来诊断疾病。《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描述了与他有关的两个医案:一个是通过脉诊诊断赵子简的病,另一个是通过望诊诊断齐桓侯的病。
二、华佗
[img]692529' />
华佗字元化,沛国桥(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医学家特别擅长内科、妇女、儿童和针灸。“麻沸散”的使用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全身麻醉,也发明了“五禽戏”。
据研究,他约生于汉永嘉元年(公元145年),卒于建安13年(公元208年)。这个考证很可疑。《后汉书·华佗传》中有华佗“年而百岁,但仍有壮容,时人以为仙”的记载。因此,华佗可能不止活了64岁。华佗已经被杀1700多年了,但人们仍然永远想念他。江苏徐州有华佗纪念墓;沛县有华祖庙,庙里有一对对联,表达了作者的感受,总结了华佗的一生:“医生的腹部,不要开岐圣门庭。谁知狱吏庸才,导致遗书被烧毁;士贵洁身,不屑侍奸雄左右,后悔史臣的作品,反而诽谤千秋。
三、张仲景
[img]692530' />
东汉南阳县涅阳(今河南省南阳县人)张仲景名机,约生于东汉和平一年(150年),卒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在《伤寒杂病论》中,东汉医学家辞官业医,博采众方。《伤寒杂病论》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的规律,奠定了中医治疗的基础。它是中国最早的理法方药的经典作品,开创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先例;同时,它在制剂学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对后世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历代医生都不尊重张仲景为“医圣”,因此有“医圣,即医中之尧舜也,荣获此誉者,唯仲景先师。与张仲景同时代的华佗读完《伤寒论》后喜欢说:“这真活人也”。南北朝陶弘景说:“只仲景一方,最为众方之祖”。唐代医生孙思邈说:“江南诸师秘仲景方不传”。可见张仲景医方的宝贵。《伤寒论》仍然指导临床实践,也是医生必读的。
四、皇甫谧
[img]692531' />
皇甫静字石安,小时安静,晚年自称玄晏先生。魏晋医学家。西晋安定朝那(今甘肃灵台人县朝那镇)人。著名医生,他的作品《针灸甲乙经》是中国第一部针灸专业,总结了晋以前针灸的成就,在针灸史上占有很高的学术地位。
还有《帝王世纪》等。
五、葛洪
[img]692532' />
葛红字稚川,号抱朴子,被称为“葛仙翁”,西晋思想家、医学家。丹阳句容县(今江苏省句容县)人。东晋兴宁元年(公元三六三年)约生于晋太康四年(公元二八三年)。晚年,他隐居在广东罗浮山,既炼丹,采药,又从事着述,直至死亡。他也是古代著名的科学家,在医学和制药化学方面有许多重要的发现和创造,在文学方面也有许多优秀的见解。他的作品,约有530卷。然而,大多数已经消失,流传至今,主要有《抱朴子》和《肘后救卒方》葛洪的医学作品。据史料记载,有《金匮药方》100卷、《神仙食方》10卷、《食方》4卷、《玉函煎方》5卷。
六、孙思邈
[img]692533[/img]
孙思邈出生于隋开皇元年,出生于唐永淳元年,出生于京兆东原人(今陕西省耀县孙家苑)。他活了102岁(也有人说他活了141岁)。他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和药学家。历史上,他被尊为“药王”。我一生致力于医学研究,拥有“千金方”,建立了脏病、脏病分类体系,为医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七、钱乙
[img]692534' />
钱乙字仲阳。北宋医学家一开始以儿科命名,后来晋升为太医成,为公卿宗戚看病,名声大,祖籍浙江钱塘,后祖父北迁,后来是东平运州(今山东运城县)人。约生于宋明道元年(公元一O三二年),在政治和三年(公元一一一三年)。
《儿科药证直诀》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儿科专业。它首次系统地总结了儿童辨证施治的方法,使儿科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后人认为这是儿科的经典作品,把钱乙尊为“儿科之圣”和“幼儿科之祖”。
另外,《伤寒指征》、婴儿论等。
八、朱震亨
[img]692535' />
朱震亨最晚出现在金元四大家中。他先学儒学,后改医道,学《素问》、在《难经》等经典作品的基础上,走访名医,受刘完素的再传第子罗知友的影响,成为一代融入家长的名医。朱振亨认为,除了泻火、攻邪、补中益气等诸法之外,三家都认为,滋阴大法还没有准备好。倡导“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说法,说明人体阴气、元精的重要性,因此被后人称为“滋阴派”的创始人。临证治疗,效果如鼓,多有服药即愈不必复诊的例子,因此人们称之为“朱一贴”。弟子众多,方书广传,是元代最著名的医学家。
九、李时珍
[img]692536[/img]
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明朝医学家,湖北奇(今湖北省奇春县)人,出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死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他的父亲李彦闻世当地名医。李时珍继承家学,特别重视本草,富有实践精神,愿意向劳动人民学习。三十八岁时,李时珍被武昌楚王召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三年后,上京任太医院再次被推荐判刑。太医院是一家专门为宫廷服务的医疗机构,当时被一些庸医弄得烟雾缭绕。李时珍再工作一年,便辞职回乡。李时珍参考了800多本历代相关医学及其学术书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搜索博采。30年来,三次易稿成为《本草纲目》,是中国医学史上的一大巨头。明以前我国药物学的总结是巨大的。在国内外都有很高的评价,有几种文字的翻译或节译。另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书。
十、叶天士
[img]692537' />
字天士、号秀岩、清医学家叶桂。江苏吴县人(1667-1746),祖父叶时和父亲叶朝采都是当地名医。叶桂小时候和父亲一起学医。14岁时,父亲去世,继续和一个姓朱的门人一起学习。他勤奋好学,聪明过人。几年后,他超越了教他的朱先生,成名远播。他是中医史上温病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声誉地位不低于“金元四大人物”,也是江南北著名人物。它的作品《温暖论》至今仍受到临床医生的高度赞扬。特别擅长治疗奇经、脾胃、儿科等疾病,还有《叶案存真》、末刻本医案。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古代最著名的神医就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