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讲的是和宁(和贪官小沈阳一样姓,但这个“和”不是另一个“和”,民族不同),是运州五代须昌人(今山东平人)。他的官职不高——他只是从官到宰相(中书侍郎和中书门下的平章简称同平章),也不聪明——17岁举明经(进士科最难考的科目之一)。最重要的是,他还是有点可爱。
[img]692314' />
他与冯道有着深厚的友谊。说起冯道,这个人可谓大有可为,真正的政坛常青树,被称为“十朝宰相”和凝是个急性子,而冯道恰恰相反。他们之间有一个经典而有趣的故事:冯道新买了一双靴子,问他多少钱,冯道慢慢地抬起一只脚说900元,和宁很生气,问他旁边的仆人为什么能花1800元买他的靴子。转眼间,冯道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900元..,话刚落地,满堂哄笑,可想而知,此时的和凝,一定是一脸黑线。
[img]692315' />
无论如何,能和冯道交好朋友的人,至少光明磊落,和凝很重情重义。当他年轻的时候,他曾经在运州使贺壮的帐下工作,恰逢贞明四年胡柳陂(今山东濮县西南)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梁军大败,跟着贺壮的士兵都跑得无影无踪,只剩下跟着他。也许很可怜。出身文官的他竟然射中了敌兵。因为和凝的绝望护送,贺壮终于得救了。和凝的忠心护主也体现在何壮死后,跟随何壮的遗命,带着女儿到处旅游,后来又担任邓、洋二府。
和凝性格出众,也很有“干货”。和凝的硬货是断案,也断出了经验。我写了一本叫《疑狱集》的书。书中有很多疑难但成功解决的案例,应该是和平时期的经历。宋慈的《洗冤记》经常借鉴这本书。不仅如此,和凝在政治事务上也有很大的勇气和方法。例如,在一举废除春季会试排行榜时,“设棘于门,闭院门,防止第一个失败者。“做法,让“彻棘开门,是日寂无噪”,应试的举子没有一个不佩服。更有价值的是,他有着独特的眼光,只有才能,不被名利所迷惑,选拔了一大批人才,其中最好的,比如范质,后来真的成就了一番事业。这一切都发生在他知道贡献的时候。后来,他担任了礼部侍郎、户部侍郎等官职。天府六年(941)九月,和宁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和同平,正式开始了他的宰相之路。
[img]692316[/img]
江山代有才人出,和凝的才能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里全面开花。和凝作为五代时期著名的流行歌词作者,虽然这纯粹是无心插柳之举,但是和凝无疑是成功的。他的许多作品甚至传到契丹,被称为“公共音乐”。在这一点上,和宁晚年对自己的“文艺风格”深感羞耻,以至于“后悔少做”,多销毁。他的话只流传了不到40首,但第一首经典至今仍在唱。比较有名的如《江城子·竹里风生月来门》
:竹里风生月上门//理秦筝/对云屏/轻拨朱弦//怕乱马嘶声//含恨含娇独自语///今晚月,太迟生。
这篇作文笔优美,辞藻华丽,却没有南北朝的奢华之风,可谓佳品。虽然当时他的话基本上可以归类为“淫词艳曲”,但并不妨碍他在中国文学史上表达自己细腻的情感,写出浓墨重彩的笔触。人们说井水里有柳词。柳三变在婉约词中为妇女和儿童所熟知。上帝也存在,但他也擅长写曲子词和凝结成就。他一点也不逊色于柳永,可以与之相媲美。此外,与刘永的“奉旨填词”不同,他在政治上取得了许多成就,可以说是一位“被政治埋没”的作家。
他的人生经历是一个传奇。后周初,他在110多岁时死于第一位,实现了完美的人生。事实上,他还有一个未解之谜——一些学者认为鱼的奥秘、韦庄和和凝是同一个人。由于缺乏证据,我在这里不再重复。
五代十国中的长寿才子,[曲子相公]和凝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