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之治,又称洪武盛世,是明初三大盛世之一 。
[img]691192' />
1368年,朱元璋在金陵应天府成为皇帝,明朝正式成立。朱元璋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力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全国各地农民修复水利;大力倡导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的种植。他也是徒富民,抑制强者;下令解放奴隶;减轻税负,严惩贪官;派人到全国各地测量土地,检查户口等。
朱元璋时代,国家黄册用于征收田赋的土地,高达800万,远高于清朝康乾盛世的600万。
洪武时期人民丰富,府库衍溢。盖是时候,少农业开垦,土无莱芜,人敦本业,大兴屯田,军民富裕。同时,也解除了元代工商对工匠的约束制度,解除了唐、宋、元三代主人主宰的租客的卑劣地位和生死惩罚的命运。中国工商工匠和租客首次在法律上被确认为平等的人权,不再是被屠杀的奴隶。
明初,经过朱元璋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发展,国力迅速增长。因为它的年号是“洪武”,所以历史上被称为洪武之治。
洪武初年,大都督府的大都督控制了中外军队。1380年,将大都督府改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分领在京各卫所和外各都司。都督府只管兵籍和军政,不能直接统领军队。军官的选择授权在兵部,军队的调度和最高指挥权在皇帝。战争期间,兵部奉旨调兵,并秉承皇帝的意愿,任命总兵将官,并发出印信。战后,统兵官交还印信,士兵返回原卫所。
在军事编制方面,从京都到府县,都立卫所。每卫5600人,指挥使领;每卫下辖5000户,每1000名士兵1120人,指挥官称之为100户;1000户下辖100户,每120名士兵,指挥官称之为100户;百户下辖二总旗,每总旗下有五小旗,一小旗有10名士兵。各县各卫归各省指挥使司管辖,各指挥使司分别归中央五军都督府所有。京都有两种卫军,一种是五军都督府分统的四十八卫军。明成祖时,将“五军”定名为七十二卫,并增设三千营和神机营,与五军合称为“京军三大营”。三大营是全国卫军的精英。据估计,洪武后期全国兵额超过180万,永乐时增至280万左右。
[img]691193' />
统一全国
洪武初年,虽然元在中原的统治已经结束,但北元在退位上仍有一定的军事力量,仍不时窥视中原,意图卷土重来。此外,纳哈总理的20万军队是否存在于东北,夏季政权是四川,元梁王是云南,秦、晋、关、龙地区也有大大小小的武装力量。在这种情况下,朱元璋的首要任务无疑是继续战斗,消除分裂势力,统一全国。
1387年(洪武二十年),明军派出20万大军,以冯胜为将军,蓝玉、傅友德为副将军,征服东北元丞相纳哈出。强兵压境,纳哈出不敌降明,东北割据势力被消灭。洪武二十一年,蓝玉奉命率领10万大军入漠北,追击北元势力。在捕鱼儿海(今贝尔湖),元太尉蛮子被杀,元主在逃亡途中被部将杀害。北元的威胁不复存在。
1371年(洪武四年),朱元璋命汤和傅友德帅军两路进攻四川。仅仅几个月,他们就征服了重庆和成都,夏主明升降,夏政权崩溃。
1381年9月(洪武十四年),傅友德、蓝玉、穆英奉命出征云南。当年12月,蓝玉、穆英征服昆明,傅友德率军攻下乌撒,梁王在逃亡途中上吊自杀。次年2月,大军攻下大理,云南悉平。20年后,统一大业终于在1388年实现。
元末农民战争节胜利时,朱元璋审时度势,运筹帷幄,适当任命将军,攻抚兼施,打破一切,统一全国大部分地区,显示出优秀的用兵能力和驾驭战争的能力。
[img]691194[/img]
对外战争
洪武帝自明朝建立以来,一直在北伐,以彻底解决蒙元贵族的残余势力。1369年(洪武二年),明军追击北元残余势力,俘虏丞相脱火红以下一万余人,北元皇帝逃往漠北几百里外。1370年(洪武三年),明军再次北伐,占领文济王、阎思孝、虎林赤、察罕不花、韩扎儿等10多万人。1387年(洪武二十年),明军越过长城,骑着雪夜奔驰,偷袭元军大寨,最终在蒙古捕鱼儿海击败元军,俘虏了北元残余势力8万人。蒙古从此跌倒,分为鞑靼、瓦刺、唐良哈三大部分。
元末,中国发生了许多大规模的饥荒疾病和瘟疫,以及多年的战争。在此期间,生产受到严重破坏,人口大幅减少,经济全面崩溃,人民正处于流离失所的过程中。大明建立统一全国后,面对悲伤饥饿的荒凉局面,朱元璋实施了休养生息政策。朱元璋说:世界初定,人民财力困难,就像刚会飞的鸟拔不出羽毛,才种的树也摇不动根。如今,我们必须采取这一政策,主张藏富于民。
朱元璋从元朝灭亡的教训中吸取教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休养生息,发展农业和工商业生产,使明朝经济迅速复苏和发展。到1393年(洪武26年),有1605万户,6054万人,850万公顷垦地,为明朝后世的经济发展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明初,经济也迅速恢复,国力迅速增长,达到历史最佳水平。朱元璋建立了里甲制度,配合实施黄册户籍登记簿和鱼鳞图册,实施税收征收和地方治安维护。
争议
朱元璋从元末民变开始,以明初四大案血洗朝廷。虽然是中央集权的需要,但破坏程度受到后人的批评。文官制度和武将制度被清理干净,宰相被罢休,中央政府被破坏。“洪武之治”的客观性理应当怀疑,当没有能力应对地方藩王发起的靖难之变时。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以来。”
明朝[洪武之治]到底有多富有?洪武之治真的存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