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6年2月14日,印度莫卧儿王朝第三代皇帝阿克巴被宣布为王位继承人,13岁,由叔叔代为摄政。他的叔叔穆阿扎姆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家伙,他不仅拥有权力,而且想篡夺王位。当阿克巴18岁时,他夺回了权力,命令他的叔叔在圣地麦加退休。阿克巴终于独自执政了。
阿克巴摆脱左右羁绊后,开始扩大领土征讨,对不同地区采取不同政策。对于表示愿意归顺的地区,他还是让原领导管理土地,把重任委托给子孙。1562年,阿克巴与王公罗比哈里·马尔的女儿结婚,王公罗比哈里·马尔愿意回归顺,并要求妻弟担任重要职务。对于不愿归顺、拒绝投降的地区,阿克巴用武力征服并兼并了他们的土地。1567年,阿克巴用4个月的时间攻击梅瓦尔,屠杀了3万人,拆除了大铜鼓和母神座上的大烛台作为王国的象征,作为自己的战利品。阿克巴在15年内用武力和怀柔统一了北印度。在16年的时间里,他又把地图扩展到了遥远的西北部。@ 又花了三年时间,平定了南方的几个王国,从而建立了一个强大的莫卧儿王朝。
[img]690619[/img]
图 阿克巴皇帝的影视形象
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他改革整顿了自己国家的内务。他命令官员重新测量土地,将帝国分为182个税区,严格分级征税;他还废除了把战俘卖成奴隶的习俗;命令取消人头税和香客税(朝圣印度教徒征收的税)、田赋附加税,遇天灾人祸,免交田赋;阿克巴统一了全国度量衡,有效地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印度是一个宗教传统悠久的国家,国内主要民族各有宗教信仰。印度是世界上宗教最多的国家,现在被称为“宗教博物馆”。阿克巴相信伊斯兰教,印度教长期以来一直很受欢迎,因此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经常发生冲突,这极大地影响了国家的稳定和团结。为了协调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徒之间的关系,阿克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宣布各教派平等。他选择印度教师作为高级官员,并娶了一个相信印度教的贵族女儿作为妻子。阿克巴本人也采用了宫廷中的印度教惯例,每天早上登上阳台参观臣民,参加印度教节,朝廷勤奋时佩戴印度教标志。印度教认为牛是圣牛,不允许屠宰,阿克巴禁止屠宰牛和杀人。他还在宫中点了长明灯等。
阿克巴还创立了一个没有上帝、没有先知、没有教务的“圣教”,因为他“宽容大方的性格”和“追求宗教思想”。这种宗教的特点是提倡廉俭,其教义要求信徒“放弃世俗欲望,寻求救赎”。要求入教的人可以直接看到阿克巴。把头巾放在阿克巴手里,把头放在阿克巴脚上。阿克巴扶起人,祝福他,戴上头巾,给他一张自己的肖像。即使这个人在教书。这一宗教要求信徒忠于国君阿克巴。信徒们把阿克巴当作上帝,相见时叫“安拉-阿克巴”(意思是“阿克巴就是真主”)。信徒们还忠于皇帝献出自己的财产、生命、荣誉等。阿克巴的“圣教”既没有寺庙,也没有祈祷,只要求教徒爱护动物,尽可能多地施舍、救济或做好事。“圣教”也不强迫别人信教。阿克巴的宗教措施缓解了当时的宗教矛盾,使不同教派和平相处,巩固了莫卧儿帝国的统治。
作为国王,阿克巴尊重印度教,但禁止了印度教的不良习惯,反对寡妇自焚、杀婴、童婚、近亲婚姻和不允许寡妇再婚。
印度教寡妇自焚是一种无知、残酷、野蛮的习俗:丈夫死了,妻子不得不跳进火里为丈夫埋葬。这种习俗在印度已经流传了很长一段时间,在阿克巴的莫卧儿王朝已经有1000多年了。阿克巴非常讨厌这一点。他派检查员到全国各地进行检查。当寡妇不自愿埋葬时,检查员会保护她们。阿克巴还亲自救了一名孟加拉总督的寡妇,她被迫跳火。
[img]690620' />
图 阿克巴皇帝和妻子
据说阿克巴是个文盲,但他每天都要听别人给他读各种各样的书,所以他也获得了渊博的知识,可以和一些有学问的人讨论文学、哲学、宗教等问题。他还画画,在宫廷里养了100多名画家,每月举办三四次绘画展览。阿克巴总是兴致勃勃地观看,经常评论和奖励好作品。在阿克巴的宫殿里,有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家。他经常听印度、波斯、中亚、克什米尔等地的音乐。渐渐地,他可以作曲,命令人们将印度梵文乐谱翻译成波斯文,然后用波斯文演唱。他要求他的官员互相学习。印度教官学习波斯文,伊斯兰教官学习印度文。后来,他的一些官员可以用波斯文和印度文赋词作诗,这促进了波斯文化和印度文化之间的交流。在阿克巴统治期间,他善于财务管理和就业,尊重不同民族的不同宗教信仰。这样,印度的矛盾得到缓解,人们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
阿克巴于1605年10月去世。他死后,他的后代统治印度50多年(1605-1657年)是莫卧儿帝国繁荣和封建经济发展的时期。阿克巴为莫卧儿帝国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是莫卧儿王朝最著名的人物之一。
阿克巴皇帝有什么治国的好方法?具体如何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