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三彩的起源
唐三色实际上是唐代彩釉陶器的总称。由于它是在唐代烧制的,烧制作品中使用最多的颜色是黄色、绿色和白色,这已经被称为唐三色。事实上,它使用的颜色也包括蓝色、赭色、紫色、黑色等。在汉代低温铅釉陶工艺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实践,对含有有色金属元素的各种原料有了新的认识。唐代,自上而下形成了一种厚葬之风,从王室成员到士大夫阶层,甚至普通百姓,都流行用唐三彩陶陪葬。厚葬之风大大提高了唐三彩的烧制数量和质量。此外,随着外贸的发展,唐三彩陶器拥有非常广阔的海外市场。由于政治经济的发展,一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涉海,一些沿着“丝绸之路”来到长安、洛阳等地,将包括唐三彩在内的商品运回自己的国家。根据国外考古发掘资料,唐三彩的踪迹已经在许多国家的许多地方找到。比如埃及开罗南郊的福斯特,伊拉克巴格达北部的萨马拉,伊朗的内沙布尔。此外,朝鲜半岛和日本也发现了大量唐三彩陶器,尤其是日本奈良,发现了不同形状的器皿和陶器,如唐三彩壶、瓶子、罐子和枕头。在输入唐三彩陶器后,一些国家模仿了伊朗的“波斯三彩”等类似风格的三彩陶器、朝鲜的“新罗三彩”、日本的“奈良三彩”等。这些国家生产的三彩陶器,在风格上与唐三彩陶器不同,仍能看到唐三彩的基本风格。
2、唐三彩的发展历史
唐三彩从唐初开始制作,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初创到成熟、高峰和衰退。这三个阶段与唐代三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大致相同,即初唐、盛唐和晚唐。公元7世纪初至8世纪,即武德年间至武则天执政之前,第一阶段是唐三彩在唐代漫长烧制过程中的初创时期。第二阶段是从武则天上台到唐玄宗统治的时期,即公元8世纪初到8世纪中叶,这一阶段包括开元天宝和整个盛唐时期。第三阶段是从8世纪中叶到10世纪初。“安史之乱”的出现导致了唐朝政权的动摇,政治经济严重衰退,唐三彩的制作也进入了衰退期。典章制度和厚葬之风一去不复返,唐三彩的烧制成了强弓之末。
[img]690531' />
3、唐三彩的用途
(1)、随葬冥器
从唐三彩在全国各地出土的情况来看,唐三彩大部分出土于唐代墓葬,主要是为了模拟墓主人死前的生活场景,让死者死后享受生前的荣耀和财富。唐政府明确规定,三品以上官员有90件,五品以上官员有60件,九品以上官员有40件。
(2)、宗教用品
除了作为冥器,唐三彩还有一个特殊的用途,那就是宗教。唐三彩宗教用品最著名的例子是陕西临潼庆山寺传经室出土的作品。该遗址的遗物排列非常有序:上面的舍利塔纪念碑位于通道的中间,主房间石门两侧有一对三彩狮子,石雕舍利宝账户位于须弥座上。三个唐三彩盘排列在宝帐前面,一个三彩南瓜放在中间盘子上,另外两个盘子里有几块玻璃供水果。从这些材料可以看出,三色器物在唐代被用作宗教用品。
(3)、建筑材料
唐三彩的另一个重要实际用途是制造建筑材料。玻璃器械在中国过去被称为玻璃,而低温铅釉陶器技术制成的建筑材料自4世纪以来被称为“玻璃”。可以看出,低温铅铀已经超出了冥容器的范围,并开始应用于皇家大型建筑,这为低温铅釉陶器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世界。在唐代,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提高,琉璃的使用也逐渐增多,在单彩琉璃的基础上也出现了多彩琉璃。从发掘的角度来看,唐代琉璃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单彩与多彩的配合,但单彩琉璃的数量远远大于多彩琉璃。
4、唐三彩的出土
唐三彩在我国出土的地域十分广泛,可以说黄河上下,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都有唐三彩的发现。唐三彩出土于河南、陕西、甘肃、河北、北京、天津、辽宁、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广东等省市。陕西省西安、河南省洛阳出土最多,其中洛阳市出土唐三彩20多处,唐三彩总数至少500件。洛阳、西安出土唐三色最多的原因,首先离不开唐代这两个城市的特殊政治、经济地位和历史条件。
唐三彩的起源及其发展史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