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明朝宦官是如何架空内阁的?控制特务机关?

宦官对明朝政治的影响有很多方面,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两件事:一是架空内阁;二是操纵厂卫。

(一) 架空内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朱元璋继承了元朝的政治制度,在中央设立了中书省、大都督府和御史台,负责全国的政治、军事和监督。中书省最为重要,由官居一品左、右丞相总理国政,下设官、户、礼、兵、刑、工六部。大都督府的左右都督,也是正品官,平时训练军队,战时指挥军队,领导北京和全国各地的卫所。御史台的左右御史医生是从一品官,负责各机关衙门的监督,清理纲纪,领导御史中程以下各级御史。地方设行中书省,统管地方军政事务。

[img]691218[/img]

这一制度的重要特点是,中央中书省和地方行中书省都掌握着权力。特别是中书省,掌握了大部分政治权力。当时的百官奏章,都是宰相先综合整理,然后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签署意见,再请朱元璋裁定执行。朱元璋致力于整合国家政治、经济和军事最高权力,加强封建专制,使世界永远享受朱元璋,很快就不满意总理权力过大的政治机制。中书省、大都督府和御史台都可以独立掌权。

他认为元朝灭亡的教训之一是“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1];并歪曲了秦朝以来的历史,说历代的宰相并没有从秦朝的死亡中吸取教训。“相从而命之,往往对君主生病,所以擅长专攻福”。

因此,他瞄准了首相的权力,并逐渐采取了行动。洪武十年(1377)5月,朱元璋命令李善长、李文忠超过中书省等机构。第二年,他命令大臣们不需要经过中书省,这样首相就没有权力和名字了。到洪武十三年(1380年),他只是编织了阴谋政变的指控,并要求首相胡伟勇斩首。

从此废中书省,罢丞相,将中书省的权力分为六部分。大部分督府分为前、后、左、右、中五军都督府,将皇家历史台改为都察院。此外,大理寺和通政司被称为九卿,由朱元璋直接指挥。

朱元璋放弃丞相后,很快就觉得自己不胜其劳。像雪片一样的奏疏,只能由他自己处理。以洪武17年9月(1384)为例,从14日到21日,8天内,“内外各司奏札凡1660件,计3391件”,平均每天207件,411件。显然,朱元璋很难应付这么多章奏和处理这么多事情,必须有新的帮手。因此,四辅官和殿阁大学士相继成立。

[img]691219' />

永乐时期,汉林儒臣被命入文渊阁参加机务,称为内阁。朱元璋和朱迪的父子都是一代英雄。他们知道江山来之不易。辅官阁臣仅限于顾问和参谋的性质,章奏仍由自己指示。

然而,洪熙和宣德之后,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导致了出票制度,即让内阁部长用小票墨书起草处理章奏的意见,贴在各种疏散的封面上,然后向皇帝报告。经皇帝批准后,太监被要求用红笔书写,这被称为批朱。这是一个对明朝政治影响很大的票拟制度。最糟糕的是为宦官干政打开方便之门。《明史职官三》记载,司礼监“掌印掌管内外章奏,御前勘合,秉笔,随堂掌管章奏文件,按阁票批朱”,文书房“掌收通政司每天封本,极门京官及各藩所封本”。

司礼监是宦官建制中的十二监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监狱;文书房是宦官十二房之一。显然,无论是六部进展、内阁票起草的章奏,还是上交皇帝前必须经过文书房的宦官;另一方面,皇帝的命令不能直接到达大臣,而必须先经过文书房的宦官。明朝中叶的历史资料不够具体,但我们可以从明末记载的非常详细的历史资料中大致推断出来。据明朝宦官刘若愚介绍,所有章节都是由外廷送到书房的。房间里的宦官登录后,交给司礼监太监。司礼监太监看完后,会送皇帝审核。皇帝看完后,会退回司礼监,司礼监会交给书房送内阁票。内阁票拟好后,会送到书房,书房会送到司礼监会。司礼监会认为票是可行的,经过指定后会批红发实施。如有意见,奏明发出重票。

与此同时,司礼监太监也在章奏中做了一个标记,即“任何重要的事情,也就是说,一英寸宽的白色纸条,覆盖在上下空纸上,用指甲捏一个痕迹”。这清楚地表明,所有的章奏,在文件研究的宦官转移后,司礼监太监不仅可以提前知道章奏的内容,而且阁臣的门票,需要司礼监阅读,认为可行,送到皇帝手中。

显然,司礼监对皇帝的影响,可谓重要。太监享有的批红大权,是宦官窃取权威、肆意威福的关键。《明史·职官志序》评论此事:“然而,内阁门票的计划必须取决于宦官的批评,并将权力转移到寺庙里。因此,圣人和医生的进退都逆转了他们的手。食客们不知所措地承诺了他们的意志。有圣人和辅助工具,但他们救不了他们。"这里的批红,毕竟还是奉皇帝之命,由宦官操刀,堂而皇之地。而且有明一代,宦官直接在章奏中批示的事情,没有票拟,更是迭相发生。

[img]691220[/img]

正德时,大学士李东阳在奏疏中透露刘瑾:“凡调旨写智,要么反复被驳,要么直截了当地改变,要么持有私人假手。"这样,称为内批中旨,宦官视阁臣如草芥,也可想而知。明末魏忠贤,或乱批,或假传圣旨,更是肆无忌惮。杨涟的《劾魏忠贤疏》说:“自忠贤专善,旨意多传奉。传奉而真,一字抑扬之间,判若天渊;传奉而伪,谁为辨之?近乃公然三五成群,勒逼让,政事之堂,几成哄市。甚至有径自内批,不相照的人。假如晚上出纸杀人,皇帝不知道,阁臣不能问,伤害小吗?太监的架空内阁,或者凌驾于内阁之上,拥有最高的决策权,结果只能是一个:导致政府变得越来越黑暗和腐败。难怪明清时期的思想家黄宗羲说:“我以为有宰相的实者,今天的宫奴也”,“如果宫奴有宰相的实者,那就罢丞相的错”,“如果有明之无善治,那就从高祖开始。”!

[img]691221' />

明朝阁臣经常被宦官抛弃,被陷害,层出不穷。比如天顺初,徐有贞、李贤在宦官曹吉祥的陷阱下被捕下狱。正德时,刘健、谢迁因为上面列出了刘瑾的罪行而失去了官员,刘健也被列为奸党之首。天启时,刘毅、叶向高、韩、朱国珍、朱延禧等人被罢免,或因拒绝附阉,或因弹劾阉割罪被罢免,被迫撤退。

另一方面,由于投靠、奉承宦官,一些庸才、恶棍或宦官的亲友可以飞黄腾达,被任命为阁臣。比如万安成化时软弱,性格差。因为他能在成化五年(1469)入阁,只是对太监李永昌的养子李泰拍马。正德初年,官部尚书马文升到位后,焦芳在李荣的策划下,凭借与司礼监太监李荣的同乡关系,代表官部尚书,很快就以尚书和武英殿大学士的身份入阁办事。不久,她加上王子太保和皇宫大学士的头衔,专门在内阁工作。焦芳是个卑鄙无耻的人。每次去拜访刘瑾,她都会一直喊刘瑾千岁,自称是门下。她完全按照刘瑾的意见处理章奏的阅读。


明朝宦官是如何架空内阁的?控制特务机关?明朝宦官是如何架空内阁的?控制特务机关?

,

  • 从暴发户到阶下囚的明朝将军石亨:石亨是怎么死的?
  • 渭南人石亨(-1460年)。明朝将领,官至太子太师,封忠国公。 早年抗击瓦拉,颇有战功。后来景泰八年(1457年)发动夺门之变,拥...

  • 从叛军到明朝最后的忠臣:可歌可泣的一生
  • 崇祯皇帝的自杀标志着以崇祯为首的明朝统治的结束,但大明还没有完全死亡。当时,江南地区仍在朝廷委派的官员手中。他们仍...

  • 李康妃殴打妃子,虐待王子做坏事,但她活了80多岁
  • 明光宗朱常洛宠妃李康妃,明溪宗朱由校养母。她生了很多次孩子,最后只有一个女儿(乐安公主)活了下来,其他孩子都死了。 李从...

  • 明仁宗朱高炽是怎样登基称帝的?朱高炽简介
  •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十八日,65岁的朱棣在北征返京的途中病逝,英国公张辅、阁臣杨荣为了避免朱高煦、朱高燧趁机作乱,...

  • 明英宗朱祁镇的老婆为何瞎了眼睛废了一双腿?
  • 如果说明英宗在政治上面是个无能的昏君的话,那么在生活中的话,明英宗一定是个好男人的典范。钱皇后算起来也是明英宗的原配...

  • 什么是春凳?主要做什么?
  • 一代伟人曾经说过:“如果你不读《红楼梦》,你就不会了解封建社会。《红楼梦》不仅应该被视为小说,也应该被视为历史。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