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李自成起义军进入北京时,他带领精英进入山海关。李自成曾向他投降,不允许,双方发生了激烈的战斗。崇祯十七年4月21日,几名起义军骑兵强迫山海关进入西罗城。城北翼的一名明军起义属于李自成,山海关城即将落下。4月22日,清军赶到山海关,吴三桂开关迎来。在吴三桂和清军的共同努力下,李自成起义军不敌众,不得不撤退。
[img]691155[/img]
在得到吴三桂在北京降清的消息后,李自成派明降将唐通率2万骑兵出一块石头(今河北山海关北),绕道关外切断吴三桂退路,并亲自率领20万军队于4月13日北上攻打吴三桂。接到吴三桂飞书告急后,清军连夜疾驰,二十一日,清军败唐通部于一块石头,随后进入山海关。第二天,清军、吴军与大顺军在山海关前对峙,清军统帅多尔根先命吴三桂军与大顺军作战。两军一直战斗到中午。就在吴军被农民军包围,难以支撑的时候,隐伏在阵后的清军精骑突然从吴军右翼出击,猛攻大顺军左侧。农民军突然陷入混乱,一旦崩溃,撤退到北京。清军紧随其后,在永平紧随其后
(今河北卢龙)再次击败李自成。
[img]691156' />
李自成回到北京后,连兵十八营反击随之而来的清兵失败。此时,农民军内外交困,形势严峻。李自成无意依恋北方。4月19日,他在武英殿匆匆登基后,放弃了北京,撤退到西安。在大顺军撤退的路上,清军先于保定和定州
(今河北定县)两挫农民军,然后攻打山西。大同守将姜镶投降,平阳(今山西临汾)陈永福被俘。全晋落入清军之手。与此同时,清军也占领了河北和山东的大部分地区。
第五天,两军再次战斗在真实(今河北正定)。激战一天,双方相互胜负。后来,大顺军终于摆脱了吴三桂部的追逐,从固关(今山西阳泉与河北交界处)撤退到山西。时大同明总兵姜壤已降清。
6月,李自成派遣军队摧毁榆次、太谷、定襄等地,袭击大顺地方官员的故明地主武装部队,留下陈永福部守卫太原,将主力军带到陕西。由于李自成对将军李燕的怀疑,他的内部不和谐和士气急剧下降。清军进入山西后,10月份进攻太原。此时,清朝新占领的首都和附近地区基本略有确定,同时指向西北和东南部。
10月,清军分南北两路进攻顺军:北路由英国王阿济格、吴三桂、尚可喜率领大同、榆林、延安南下,南路由豫亲王多多、孔有德率领河南进攻潼关。与此同时,苏亲王豪格率领的一部清军业已经占领了河南、山东的一些地方。10月19日,清廷以英国王阿济格为靖远将军,与平西王吴三桂、智顺王尚可喜等部门共骑行3万余辆。大同通过蒙古绕道进入陕西进攻大顺军。25日,以豫亲王多铎为定国将军,与恭顺王孔有德、怀顺王耿仲明等部门共骑行2万余人,南下攻打南明弘光政权。
[img]691157[/img]
第二年(1645年)第一个月,多铎在潼关击败大顺军,李自成率领主力连夜撤回西安。清军占领潼关,入陕门户洞开。阿济格部清军进入陕北后,以部分兵力围攻守榆林、延安的李过、高一功部大顺军,带兵南下西安。此后,李过、高一功部被切断前往西安的退路,被迫放弃陕北,从四川到鄂取道汉中。李自成在清军两路重兵合击下,不得不放弃西安,取道商洛、豫西,转入湖广襄阳。
李自成扭转了大顺在山西和河南的衰落。自10月12日起,他开始反击河南省怀庆(今河南省沁阳市)。连克济源和孟县在柏香镇击败了清军,斩断了提督金玉、副将长常鼎和参将陈国才。他赢得了沁阳的胜利,清卫辉总兵祖可法率部增援。多尔根听报道,急令豫亲王多铎向西转兵,先解开怀庆之围,再由河南渡黄河,与英亲王阿济格形成南北攻势,进攻顺利。李自成亲率将军刘宗敏、刘芳亮等精锐部队北上,准备与阿济格部清军决战陕北。十二月十五日,多铎部进入陕州(今河南省三门峡市西),在灵宝县境内击败大顺驻军后,西趋潼关。
占领西安后,清廷命多铎部东进南京,摧毁红光政权,命阿济格部继续追击大顺军。此时,50万顺军军心松弛,纪律松懈,指挥混乱。在清军的追击下,他们在襄阳、九江等地连败13场战役,失去了全部辖区。五月,李自成率兵一部退到湖北省通山县九宫山时,被当地主武装袭击,不幸牺牲,大顺政权随后瓦解。后来,在李过、李来亨等领导下,其余30多万人继续与南明政权抗清,最后在康熙三年
(1664年)失败。
清除大顺之战的详细过程是什么?李自成终于死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