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兵制度,为在一定条件下的国民,必须有从事军事职务的义务。该制度与招聘制度相对。
[img]691499' />
在古代,以农业为主的国家或民族往往是被迫或半被迫的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国民有必要和义务从事军事职务,其制度为征兵制度。
现代征兵制度的合法性和理论规模始于法国大革命后的民族国家(nation-state)
概念。这一概念认为,除了传统战争的必要性外,国家应该是一个民族国家(nations或national
state),这样,只有征兵制才能实现公民军队(citizen army)、或国民军队(national army)的拥护。
[img]691500[/img]
征兵制起源
在中国历史上,征兵制度的实施往往是国家是否强大的指标。秦西汉的征兵制度和唐朝改良后的政府制度都被认为是朝代强大的主要原因。此外,东汉、宋朝或清末的征兵制度也被认为是现阶段国力疲软的原因。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军事科技的进步,这种观点已经不合适了。除了瑞士、韩国、以色列、土耳其、新加坡等少数主要国家
除征兵制度外,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征兵制度。虽然美国原则上仍保留征兵权(战前国会通过征兵法案),但自1970年越南战争结束以来就不再实施。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17-60岁的男子,无论高低,都必须服兵役两年。守卫京师一年称为“正卒”,守卫边防一年称为“守卒”。西汉初年,规定20岁以上的男子必须在政府登记,从23岁起服兵役两年,在县服役一年,学会骑射,称为“正卒”。守卫京师一年或守边,称为“守卫”和“守卫士兵”
我国征兵制度
在中国,征兵是加强军队建设、保卫社会主义祖国、各级人民政府和各级军事领导指挥机关的重要任务,直接关系到军队现代化建设和战斗力的提高。征兵的主要内容包括:组织领导、兵役登记、体检、政治审查、新兵审批、新兵交接、新兵交通、检疫退兵、资金支出、奖惩等。
白崇禧口述自传中写道:“征兵制度是现代国防所必需的,也是促进全国所有士兵的优良制度。中国古代所谓文武合一,兵民不分。孔子以六艺教学,即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中的射、御是对学生的军事训练。征兵制度的优势在于国家平时不需要承担巨大的军备,战时全国都是兵源。在现代科学战争中,武器强大,士兵不仅多,而且精细。如果你想实现这个项目,你只能实施征兵制度。从中国到宋代,由于宋太祖重文轻武,中央集权,内重外轻,解除了边疆将领的兵权,废除了征兵制度,使金兵入侵,无法抗拒。由此可见,征兵制度对国防的重要性。
什么是征兵制?征兵制的起源是什么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