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朝会突然崩溃?
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原因是明清小冰期对明朝的致命打击。
从公元16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下半叶,即明朝嘉靖年间到清朝乾隆年间,全球气候变冷,即明清小冰期。
[img]688984[/img]
明清小冰期导致全球气温下降,中高纬度植物生长时间短,全球气温下降,也使东亚大陆与太平洋夏季温差小,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难以深入中国华北平原,导致华北平原不仅面临气温下降,而且面临严重的干旱问题。
众所周知,华北平原的湖泊和河流较少,自然降水对作物的生长非常重要,连年干旱,必然导致粮食作物减产。
在中国古代,以农为本,粮食作物减产,农民吃不饱饭,就会起来造反。
明末农民起义军集中在华北地区,这里常年有灾荒,李自成和张献忠的农民起义军来自陕西。
那么明清小冰期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呢?
这与印第安人有关。
印第安人常年从事刀耕火种的农业生产活动,经常烧荒,导致美洲大陆上空有一层厚厚的二氧化碳层。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可以保持地面保温。
[img]688985' />
公元16世纪至17世纪是大航海时代。西方人开始殖民美洲大陆。他们把天花病毒带到了新大陆。印度人没有抗体,大规模死亡,因为他们以前没有感染过这种病毒。
土著居民消失后,留下了大量无主之地,美洲大陆不再烧荒。森林开始茁壮成长,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了更多的氧气,减少了美洲大陆上空的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减少后,全球气候发生连锁反应,导致全球气温下降,形成明清小冰期。
有人会问,明清也经历了明清的小冰期,那么为什么清朝繁荣,明朝灭亡呢?清朝成立后,正是红薯、玉米、土豆等原产于美国的高产作物大规模进入中国时。
高产作物,如红薯、玉米和土豆,对温度和水分的要求较低,也可以生长在贫瘠的土地上。
虽然清初也经历了明清时期的小冰期,但这些高产作物的大规模种植为康乾繁荣奠定了基础。清朝至康熙时期,开始不断繁荣发展。
如果此时没有大规模种植高产作物,农民吃不饱,很可能会积极响应三藩之乱,清朝的统治难以稳定。
清朝是否会退出关外,要打个大问号。
[img]688986' />
明朝万历时期,美国的高产作物已经开始在中国种植,但当时的种植面积相当小,没有大规模推广。如果明朝已经推广了红薯、玉米、土豆等高产作物。
然后张献忠和李自成可能会在家里种土豆,所以他们不会起兵反映明朝可能不会灭亡。
美国高产作物在中国已经推广了大约50年。就这50年的时差而言,明朝无法度过明清小冰期的困境。
[img]688987[/img]
当然,是什么导致了明清小冰期的出现?印度人的因素只是众多猜测之一,但无论如何,明朝中后期确实有一个小冰期。小冰期是明末农民起义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揭露明朝灭亡的深层次原因与印第安人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