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皇帝深居九重,经常与外界隔绝。政策确定后,一般政务由臣下具体办理。但是,委托哪些臣下办理呢?这些臣下的能力如何?单靠官方文章很难完全理解如何忠于自己等间题。@ 皇帝还需要通过另一种他认为有效的方式来理解。清朝采取的另一种有效的方式是“秘密奏折”。
顺治至雍正年间,密折逐渐制度化。
奏折是臣下对君主的报告。秘密奏折是只有皇帝和奏报人知道的报告。清代顺治朝最早出现秘密奏折。在康熙朝,秘密奏折可以实施,现在保存的康熙朝密折3000多件,但还没有形成制度。到雍正年间,密折就成了皇帝了解臣下人品、才能和工作业绩的主要形式,密折从此制度化。终雍正一朝,密折多达2.
2万余件。
[img]688627[/img]
据说雍正朝的密折已经形成了一个制度。首先,胤祯一上台,就开始实行轮班密奏制度。也就是说,“名科每天一个人打一个密折,轮流玩。一折只说一件事,什么都不说。”“尚书、侍郎等官每天轮班玩,密封。”
@ 与康熙朝相比,雍正朝的官僚队伍大幅扩大。据统计,康熙朝只有100多名官员有秘密演奏权,而雍正朝在短短13年内发展到1200多名官员。大学士、总兵官、省督、抚、提、镇、藩、标都可以有秘密演奏。
[img]688628[/img]
第三,雍正朝的密折制度已经程序化,从折叠、包装、传输到批准、发送和收集。折纸分为四种:普通纸、黄面黄纸、黄面黄纸和白面白纸。密折必须用折叠器书写。写好后,放入折叠箱中,然后交付。为及时收发、批准和处理密折,胤祯设立了专门转让和接受密折的机构——演奏办公室,由专职演奏者收发。
胤祯依靠密折制度,大大增强了统治能量。
在过去,皇帝大多以皇史等监察官为“耳目”,让他们监督百官。但由于科道监察官的疏忽,皇帝往往得不到应有的信息。胤祯利用密折制度可以弥补监管制度的不足,形成自由使用的全国情报网络。,任何拥有密折奏事权的官员都是胤祯安插在百僚中的“耳目”,而奏事人本人则受到其他一个或多个奏事人的秘密监督,形成相互监视的局面。这样,每个人都处于被监视的境地,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处于危险之中,每个人都不敢轻易放纵。
胤祯是通过密折制度,控制百官,监督考察百官,选拔任用官员。
[img]688629' />
李伟是胤祯破格重用的官员。据说胤祯准备重用李卫之前,曾要求贵州提督马会伯调查李卫。他的话很巧妙:“我最近听说李卫的行为很疯狂,他的道德也不如以前了。果然吗?马会伯立即根据自己的理解,回奏说:李卫虽然赋性不耐烦,行事悖谬,但并没有改变他的道德。事实上,胤祯对李卫的性格有所了解。他所担心的不是他的傲慢,而是道德的改变。看到李卫没有改变道德,就可以委以重任。由此可见,马会伯的话对胤祯使用李卫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img]688630' />
鄂尔泰推荐的广东提督王绍绪官员。胤祯对自己的能力略知一二,知道自己做事“明敏稳妥”,但又觉得自己有点“善柔”,好卖名。在考虑使用之前,便指示广东将军石礼哈“注意探听,便中据实奏闻。石礼哈拟弹秘报说:王绍绪虽然做事有点琐碎,但对圣上忠诚,而且做事勤奋廉洁。胤祯还是有点不放心,又查询了两广总督孔玉勋和代理广东巡抚傅泰。傅泰回答说:王绍绪的道德很好,就是有点懦弱。胤祯看到这一观点与自己对王绍绪的理解基本一致,才放手使用。
傅泰监视密报提督王绍绪的情况,也监视广东布政使王士俊、按察使楼燕等人的情况。另一方面,胤祯也通过王士俊等人监视傅泰。他曾经问王士俊:“傅泰看到很不妥协,你觉得怎么样?它的道德是什么?居心立志如何?做事能干什么?公私明暗的统率是什么?以诚实为基础,以诚实为基础,以诚实为基础。王士俊立即回奏道:“傅泰遇事缺乏主见,常常拿不出主意,偶尔发表点意见,也是庸俗平常,谈不出高见。“而且听说在海关录用陈炳文等五个人的时候,还有两个私收银员,没有清廉可言。"胤祯得到这个秘密报告,再加上新任广东总督郝玉麟对此也有微词,@ 傅泰很快就被调回京师。
[img]688631' />
作为广东最高地方军政行政长官,总督郝玉林自然要经常密报属员情况。另一方面,胤祯又通过下属监视了他的活动。比如胤祯曾暗示过王士俊。他给王士俊的朱批是:“郝玉林自上任以来,只以清钱粮为重要任务,我已批诏训诫。如果有太多的地方,你可以尽最大努力提出建议,不妨把我的这句话作为你的意思,微露令知之。“不仅让王士俊监视郝玉林,也让郝玉林知道这一点,让官员言行谨慎。按照胤祯的意愿,王士俊密报郝玉麟的情况,他说:“郝玉麟语言方便,人似精明,但到任后却没有深入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在不太了解的情况下,黄元捷擅行释放被按察使楼似拘留的黄元捷。最近的所作所为,也不符合当地的风俗习惯。然而,胤祯并没有因为密报而处置郝玉林,大概是有人密报了与王士俊不同的情况,让胤祯看出王士俊的报道并不完全属实。
从王士俊秘密报告郝玉林的角度来看,虽然银珍利用秘密报告调查了所有官员,但不受私人意见和偏见的影响。他善于分析和识别来自各个方面的情况,基本上可以准确地掌握和使用秘密报告。
深居后宫皇帝是如何了解世界的?清代特殊的密折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