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揭示明朝灭亡的真正原因是经济崩溃的灭亡

任何有一点常识的人都知道李自成摧毁了明朝。但这只是一种表象,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它的经济崩溃。明朝经济崩溃的导火索是白银短缺。但白银摧毁了明朝的帝国。

在研究明朝灭亡时,大多数人关注明朝和农民起义后与后金清的军事斗争,以及明朝内部激烈的党争。忽略了明末白银进口急剧下降的事实。

在《洪业-清朝开国史》开头,魏斐德利用马尼拉的港口档案证实了这一点:1620 年至1660
在此期间,欧洲市场爆发了贸易危机,以西班牙塞维利亚为中心的世界贸易体系受到了沉重打击。尽管它离欧洲很远,但它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严重影响。17 世纪20
在欧洲贸易衰退之前,停泊在马尼拉的商船每年多达41艘 艘。到1629 年便降为6 船。再加上当时与中亚贸易的萎缩,新大陆输入的白银大大减少。17 世纪30
时代。白银又开始流入,西部新大陆的白银从海上源运到马尼拉。大量的日本白银被澳门人带到广州,而更多的白银从印度的果阿经过马六甲海峡流入澳门。但很快,也就是30
年代末和40 20世纪90年代初,白银流入两次被严重阻断,目前正值长江下游高度商业化的经济迫切需要更多的白银来应对通货膨胀。1634
多年后,菲利浦四世采取措施限制船舶从阿卡普尔科出口;1639 在马尼拉,许多商人被西班牙人和土著人屠杀;1640
2000年,日本切断了与澳门的所有贸易往来;1641年,马六甲落入荷兰人手中,果阿与澳门的联系也被切断。白银进口量突然下降。

[img]689320[/img]

那么白银进口的突然减少会对明朝的经济产生很大的影响吗?在普通人眼里,中国古代经济是自给自足的,怎么会因为白银进口的急剧下降而受到重大打击呢?的确,明朝的经济可以自给自足,但致命的是,明朝的货币白银主要依靠进口。虽然中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但它不是白银的主要生产国。万历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热衷于开采金银的皇帝,甚至“无地不开,中使四出”。"闹得“小群惩索,无异倍,民不聊生”
但万历及其矿业监管部门如此努力,最终开采了多少白银? 据记载:“从二十五年到三十三年,诸当所进矿税银几、三百万两”,平均每年二十多万两,
即使算上宦官贪污的数倍,其开采量也根本无法进口白银。美国学者魏斐德在他的作品中写道,17 世纪的前30 多年来,每年流入中国的白银总量约为25英镑
万至26. 5
万公斤。美国学者艾维四长期从事明清时期白银流入中国的研究。他认为,从1560年到1600年,日本白银的年平均产量在33750-48750公斤之间,大部分最终到达中国。也有相当多的白银从南美运来,从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菲律宾流入中国的南美白银达到57500-86250公斤。而且,马尼拉并不是南美白银进入中国的唯一门户,也有一部分是从澳门、台湾、东南亚进入中国的。艾维四估计,从阿卡普尔科到马尼拉的白银平均每年143吨,仅1597年就有345吨。明朝进口多少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可能获得非常准确的数据。然而,从上述学者研究的数据来看,明朝的银根本不能自给自足,严重依赖进口。一个不富藏银的国家,
选择其他国家富藏的贵金属白银作为自己的货币, 今天看来, 这是一件非常荒谬的事情,把金融命脉委托给别人。

白银的突然减少对明朝经济的影响有多大?

明末叶梦珠《读世》卷七《食物一》记载崇祯仁申(1632年)“白米每斗120文,直银一钱,民间已经觉得贵”,11、2年(1638 - 1639
年)“斗米三百文,计银七八分,知者忧之”,十五年(1642 年)
春天“钱值日落,每千值银只有四美分。白米每石文银五两,计12千奇怪”。顺治三年(1646 年)“斗米几千文”四年(1647
年)“白米每石文银三两”六年(1649
年)“大熟,糯米每石价止一两,珠米每石九美元,白米每石价一两耳。也就是说,如果以铜钱计算,崇祯时间米价上涨了十倍,银价上涨了五倍。鉴于粮食价格是中国物价的基本指数,即使再加上战争和灾难性因素,也比欧洲物价同时上涨的“三到四倍”更严重。尤其是白银和铜钱比例的变化。在短短几年内,白银和铜钱的比例波动如此之大,这与当时进口白银的突然下降无关。

魏斐德的《洪业-清朝开国史》写道:明末通货膨胀日益恶化,这里的通货膨胀是针对铜币的,可能是白银进口长期不足的严重后果之一。在长江三角洲等人口密集地区,通货膨胀导致谷价飙升,给当地城市居民带来巨大灾难。1635
从1640年到1640年,以养蚕为生的人处境更加艰难。由于国际丝绸贸易萎缩,浙江北部的湖州等丝绸产地迅速衰落。与此同时,灾难和疾病再次发生。从1626年开始
年到1640
2000年,罕见的自然灾害席卷了中国,严重的干旱和洪水接踵而至。持续的饥荒,伴随着蝗灾和天花板,导致大量人口死亡。经过这场灾难,明末人口总数大幅下降。一些学者甚至提出,从1585年开始
年到1634 2000年,中国人口可能会减少40% %。无论如何,中国人口的严重下降与全球经济衰退同时发生。仅此一点就足以让历史学家相信,中国也卷入了17
世纪困扰地中海世界的普遍危机。三吴是出口贸易区的中心,也是国赋的重点此时此刻,由于外贸的阻碍和荒野的频繁,我们仍然没有时间照顾自己,白银流入的好处也大大降低。宋明以来,国家财富“取诸东南,西北使用”的传统做法也受到了挑战。建造“东墙”已经很矮了。为什么要装饰“西墙”?
崇祯被困在深宫,整天担心工资。

可以看出,白银进口的突然减少对明朝的经济造成了重大打击,严重影响了明朝的财政,进一步恶化了明朝的财政。然而,白银的突然进口只是明朝经济崩溃的导火索。它只能削弱明朝的财政,打击明朝的经济重地,但这一切都不能崩溃明朝的巨大帝国。毕竟推翻明朝的农民起义是在帝国西北而不是东南爆发的。那么,西北农民起义的爆发与白银有什么关系呢?

西北地区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有很多,如自然灾害、官逼民反、生态环境等。但是白银对西北地区的严重伤害往往被忽视。
明代白银的主体来自南方流人京师,来自北京师流人的东北边防,来自东北,回到南方。当然,它一路上不断沉淀,成为达官贵人的窖藏。西北、半岛等地处于市场边缘,已成为白银灌溉不到的蛮荒地带。这些地方的资源作为传统的小麦作物区,已经被长期的历史负担所耗尽。西北地区缺乏原棉和生丝,而中国则用丝绸和瓷器代替国外白银。这样,西北就成了白银灌溉不到的地方。而且一条鞭法实施后,将国家税收折合为白银征收。这使得农民陷入了被动屠宰的局面,即使在收获的那一年,也难免凶猛:“为了纳粮,不得不以谷易银。而且开征太早,预向客(商)借,叫揭谷,谷二十开始得银一两;假如期满不偿,则各台远控,拖累无休止。浏阳之民折房弃产,常妻卖子,危险日失。
“唐宋时期,那些在丰年卖妻子的人是前所未有的。往往,见登、来滨海的人,多言谷残。在山里,银不能输官。今天关中,自从娜以西以来,至于岐下,年纪大了,谷多了,人们也有卖妻子的机会...为什么呢?有谷而无银,所得不失也,所求不出”
顾炎武.亭林文集 丰年不得不卖掉妻子,稍有灾难就难以生存。因此,明末农民起义在西北地区爆发绝非偶然。


揭示明朝灭亡的真正原因是经济崩溃的灭亡揭示明朝灭亡的真正原因是经济崩溃的灭亡

,,,,,,

  • 李康妃殴打妃子,虐待王子做坏事,但她活了80多岁
  • 明光宗朱常洛宠妃李康妃,明溪宗朱由校养母。她生了很多次孩子,最后只有一个女儿(乐安公主)活了下来,其他孩子都死了。 李从...

  • 明仁宗朱高炽是怎样登基称帝的?朱高炽简介
  •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十八日,65岁的朱棣在北征返京的途中病逝,英国公张辅、阁臣杨荣为了避免朱高煦、朱高燧趁机作乱,...

  • 明英宗朱祁镇的老婆为何瞎了眼睛废了一双腿?
  • 如果说明英宗在政治上面是个无能的昏君的话,那么在生活中的话,明英宗一定是个好男人的典范。钱皇后算起来也是明英宗的原配...

  • 什么是春凳?主要做什么?
  • 一代伟人曾经说过:“如果你不读《红楼梦》,你就不会了解封建社会。《红楼梦》不仅应该被视为小说,也应该被视为历史。他写...

  • 陈子龙为何被称为明末文坛殿军?他思想有何特点
  • 有关明末著名文学家、大诗人陈子龙的简介,常见于《明史列传》等历史典籍中。据陈子龙简介描述,生于公元1608年的陈子龙是南...

  • 朱元璋打败陈友谅之后又是怎么消灭张士诚的
  • 张士诚早年贩卖私盐为业,元末发动盐徒起义,于1354年在高邮称诚王,建国号为周,建元天佑,1356年,建都平江,消灭陈友谅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