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壁记
徐婵菲
汉代乐府诗中有一首无名氏写的《梁父吟》,诗是这样的:
走出齐东门,望着荡阴。里面有三个坟墓,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的墓,田疆古冶子。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
一旦被诽谤,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相国齐晏子。
诗中提到的“二桃杀三士”是春秋时期齐国的故事。
《二桃杀三士》是《晏子春秋下篇》中记载的,讲述了齐国谋臣晏莹用计划杀死齐国三位壮士的故事。西汉人把这个故事画在墓里,展现了西汉人对智慧人物的热爱。
[img]686954[/img]
春秋时期,齐国齐景公身边有三位勇士——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这三个人被称为“齐国三杰”。他们都很英勇,深受齐景公的喜爱,但他们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齐国相国晏莹担心“三杰”会为势力日益强大的田氏服务而伤害国家,多次建议景公除掉“三杰”,但景公却很尴尬。齐景公说:“这三个人,既没有人能抓住,也没有人能杀死。“主人可以派人送两个桃子给他们,说:给两个最勇敢的人。”
公孙见使者送了两颗桃子,立刻仰天长叹了口气:“晏莹是个智者,一定是他的想法,让主公叫我们三个争功夺火。虽然我能看穿他的阴谋,但如果我不敢接受桃子,那就不是勇士了。于是他对田开疆和古冶子说:“三个人两颗桃,只好各摆功劳。我和主人出去打猎,第一次杀了一头野猪,第二次杀了一只老虎。我大概有资格吃一颗桃子吧?于是他拿了一颗桃子。田开疆说:“我带领军队两次击败进攻齐国的敌人。我大概更有资格吃一颗桃子吧?于是他也拿了一颗桃子。古冶子慢慢地说:“我曾经为主公开着马车渡河,一头巨桥咬住左边的马,把马车拖到河心。我不会游泳,所以我不得不一口气跳下马车,在河底走了100步,最后杀死了巨人,救了主人。我不比两个人更有资格吃桃子吗?站起来拔出剑。公孙接着说:“我的勇敢不如你,功劳也不如你。我居功靠勇,毫不谦让地拿了一颗桃子,是贪功的小人。但我不是懦夫,敢做敢做。说完交出桃子,拔出剑自杀。田开疆也一声不响地交出桃子,拔剑自杀。古冶子看着两具尸体和两颗桃子说:“我们三个原本像兄弟一样亲近,现在为了争夺这两颗桃子,你们俩都被我逼得自杀了。如果我一个人生活,那就是不仁;自吹自擂羞辱勇士是不公正的;后悔自己做错了什么,拒绝死,就是不勇敢。他把两颗桃子放在两具尸体上,举剑自杀。使者回宫向齐景公报告:“三个人都死了!齐景公下令为他们厚葬。
这个故事必须在当时和后来的秦汉广为流传。我们经常可以在汉代的肖像材料中看到这个故事的画面。洛阳西汉壁画墓有一幅二桃杀三士壁画。照片中有8个人物,从左到右依次是2名侍卫、齐景公、晏婴、齐景公使者、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壁画中的三位武士描绘得最生动生动,展现了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位猛士横剑怒目、争功夺桃的场景。三个人手里都拿着一把长剑,突出了画面气氛的紧张感,很好地衬托了故事的气氛。它展现了三人论功取桃的场景。史书记载,晏婴身材矮小,画中那个矮小的人就是晏婴。
人们一直认为这个故事赞扬了足智多谋的晏莹,但从这首《梁父吟》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晏莹的态度充满了不满和讽刺,对三士的死给予了极大的同情。
西汉后期,墓中出现了许多反映儒家倡导的“忠孝、仁、勇、智”思想的历史故事肖像。在墓中装饰这些故事的目的是炫耀墓主是一个具有这些优秀品质的人。
晏婴二桃杀三士的故事:三士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