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结束后,朝廷只放弃了郡国的争论和关内铁官,其他政策保持不变。然而,桑红羊在政治上遭受了一些挫折。霍光借助贤惠的文学,应该得到广泛的舆论支持,这也使得官方政策在经济上收缩。
[img]687010[/img]
会议争论双方的观点对昭宣时期汉朝的统治政策产生了积极影响。从主流的角度来看,霍光的权力基本上坚持汉武帝的政策,实施“与人民休息”措施,农民种子、口粮、免税、兵役、降低盐价,与匈奴保持友好关系,在昭帝、宣帝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措施符合贤良文学提出的“行仁政”
,以德治国为意见。贤惠的文学也受到统治者的重视,成为政治舞台上的一股活跃力量。
盐铁讨论的征兆参与者广泛,会议讨论的自由度高,是汉代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中罕见的,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盐铁会议的本质是对汉武帝时期实施的各项政策进行总体评价和估计。桑代表全面肯定了汉武帝之前的政策,并希望继续实施这一政策:贤惠的文学代表了否认汉武帝之前的政策,要求进行全面的评估和修改。
毕竟,贤惠的文学来自基层。虽然他们不了解农民的痛苦,但他们知道汉武帝时期的一些政策对人民造成的伤害。他们的意见也反映了群众的一些声音。这就是汉武帝发布轮台诏的原因。就桑而言,他一直在汉武帝身边,是汉武帝实施财政政策的主要决策者。他对这些政策给封建国家带来的好处有着深刻的理解,但他很少了解它们对人民的危害。汉武帝发布轮台诏后,他仍然不知道过去政策在社会上引发的矛盾,而是盲目坚持汉武帝过去的政策,这是他思想落后于形势的表现。
[img]687011' />
霍光没有出席会议,但他显然不同意桑红羊的意见。从他当政后实施的政策来看,他是按照汉武帝轮台诏的精神进行的,这就是他和桑红羊在政治观点上的分歧。然而,霍光并不完全同意贤良文学对汉武帝政策的全面否定。他没有接受贤良文学要求全部罢免盐铁、均输等官方事业的建议,而只是罢免了郡国和关内铁官的争论;他没有采取贤良文学主张对匈奴实施影响政策,放弃防御和抵抗,但仍加强了边防建设。然而,霍光利用贤良文学的激进情绪,通过这次会议批评和攻击了他的政治对手。@ 从政治上讲,这次会议有利于霍光,不利于桑弘羊。会后,给参加会议的贤良文学列大夫的官爵,说明了霍光对他们的优待。
班固在《汉书》中评论盐铁的讨论:始元中叶,朝廷召集贤惠文学,询问治乱之道。贤惠文学都认为,要罢免盐、铁、酒的专营权,重农抑商,防止商人与人争利,才能教育世界;桑认为,这些措施是稳定国家、稳定边境的国家伟大事业,不能废除。双方在会上争相批评,议论颇为壮观。
[img]687012[/img]
桓宽在宣帝时,根据会议记录整理为《盐铁论》,在序言中对与会者的表现进行了评论。他认为贤良文学才华横溢,谈六艺风化治国之本令人耳目一新,尤其是中山人刘子推论王道,纠正当下过失,博学温柔;九江人朱生表达愤怒,嘲笑公卿,耿介不怕权力。桓宽不同意桑弘羊的观点,认为他掌管权力,不遵守古代法律,但倡导权力和利益战略,处非其位,行非其道;然而,他肯定了桑弘羊的出席表现,认为桑弘羊的艺术虽然不正法,但学者很难争论。同时,他还质疑宰相田千秋的明哲保身策略,认为田千秋作为辅政大臣,沉默不语,虽然全身退却不值得称赞;桓宽批评参加会议的下属官员不能帮助上帝,只懂得奉承,不值一提。
盐铁讨论的结果和影响如何?后人有什么样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