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13年,赵盾主盟在宋地新城与宋、陈、卫、郑、徐、曹结盟。晋国再次控制中原诸侯。由于赵盾的反击,楚穆王晚年的所有努力都消失了。只有蔡国仍然坚持附楚。
第二年,在赵盾的进攻中,蔡国被迫签下城下之盟,蔡国也从此消失在历史上。
前610年,赵盾再次与诸侯会盟于胡,诸侯此时与晋国完全站在同一条战线上,赵盾匡扶晋国霸业,压制了楚国的嚣张气焰。
[img]687705[/img]
此时,赵盾最强大的敌人,楚庄王也开始慢慢登上历史舞台,楚晋的平衡开始偏向楚国。两人是生活的对手,两人领导着楚晋战争,也是春秋时期最美丽的风景线。史书记载,赵盾应该是一个好的结局。
人物简介
赵盾,即赵宣子,也叫赵孟。春秋时期,晋国执政。
赵盾与赵同、赵括(不是纸上谈兵的赵括)、赵英齐是异母弟,父亲是赵衰。“李姬之乱”,赵衰和狐堰保重耳奔狄。狄伐指责如此,他获得了叔叔奎和季奎。儿子重耳娶了季奎,生下了伯奎和叔叔刘;赵衰,叔叔的妻子,生下了赵盾。可以看出,他的出生年龄在重耳至狄之前
653年左右。卒年约为鲁宣公八年(前)
601年)至鲁宣公十年。《史记》说:“晋景公时赵盾卒”,《左传》陆宣公六年,晋赵盾入侵陈,说明此时此刻还活着。《左传》宣公八年:“缝隙为政,废徐克,使赵朔(盾子)下军”。因此,他在鲁宣公工作了八年,享年50多岁。
赵盾出生在狄国,童年和青春也在狄地度过。十六年前(前)
644年),赵盾不到10岁的时候,赵衰随重耳离狄,踏上了危险而艰难的流亡之旅。住在异乡的叔叔、母子也饱受离别后的孤独、凄凉和忧郁。直到24年(前)
636年),在赵衰原妻赵姬(晋文公女)的一再恳求下,母子俩才回到晋国。这时,赵盾已经是年轻而弱冠的聪明傅达的年轻人了。赵姬不依赖宠物固位,深知正义,固请于公,以赵盾为直子,“让三子下之”。他的贤惠是值得称赞的。
在经典中,虽然叔叔没有太多的记录,但他一定很贤惠,教他的孩子很好,这是不言而喻的。赵姬明义,叔叔很贤惠,赵衰很温柔。在这种家庭环境的影响下,赵盾知识渊博、礼貌、温柔。他早年在迪迪的经历使他养成了一种坚强、直率、开放、慷慨的气质。这两种矛盾的品质有机地结合在赵盾身上,并在他执政后得到充分体现。
赵盾主盟故事简介,赵盾匡扶晋国压制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