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五国相王是什么意思?五国相王是哪五个国家?

五国相王是指战国中期五大诸侯国相互承认对方君主王位的事件,标志着周王权威的彻底消失。

[img]688418' />

在战国初期,所有诸侯国中只有楚国、越国和后来的魏国被称为国王。

前334年,魏惠王因多次输给齐国和秦国而失去霸权。为了遏制秦国的扩张,在惠施的计划下,他主动带领韩国等国的君主前往徐拜见齐威王。双方承认对方的王位,历史上被称为徐州相王。

徐州相王引起了秦、楚等传统大国的敌意。楚国立即出兵攻打齐国徐州,希望齐国取消王号。

前325年,秦惠文王也自立为王。同年,魏惠王尊韩宣惠王为王。有一段时间,所有国家都被称为国王,无论大小,包括当时的二流国家,如中山国和宋国。

前323年,在公孙衍的调解下,魏国、韩国、赵国、燕国和中山国成立了联盟。所有国家的国王都被称为国王,以对抗秦、齐、楚等大国。齐国对中山国的王号不满,试图联合燕国和赵国攻击中山国,迫使其去王号。其中,独一无二的赵武灵王认为,赵其实没有称王的实力,在中国也没有称王,只称“君”。

简而言之,魏惠王和齐威王签订了联盟条约,互相尊重为王。此后,各国纷纷称王(越过称王,无视周王的权威。以前所有国家都是诸侯国,只有周天子才能称王),历史上被称为“徐州相王”。战国中后期,君主的死亡号是XX王,之前的死亡号是XX公和XX侯,如齐桓公、晋文公、魏文侯、韩昭侯、秦孝公等。(吴、越、楚三国春秋时期已称王)

[img]688419[/img]

主要内容

战国时期,魏、赵、韩、燕、中山君主互称王。前325年,秦惠文君继魏、齐之后自称王。同年,魏惠王尊韩为王,即韩宣惠王。魏惠王和韩宣惠王把王子带到赵朝,和赵关系很好。齐国对赵不满,派田率军攻赵,获胜。看到齐国势力强大,魏惠王屈节请求与齐威王会面。

魏惠王、韩宣惠王、齐威王前324年会于平阿,次年魏惠王、齐威王会于甄。为了应对秦朝的连横战略,魏将军的公孙衍于前323年发起了“五国王”,邀请魏、韩、赵、燕、中山互称王。其目的是实施纵向战略,试图与秦、齐、楚等大国联合起来。从这一年起,赵、燕、中山三国君主开始称王。大国对“五国相王”的敌视态度,齐国曾以中山国小为借口,想与魏、赵、燕合作,迫使中山君废除王号,但失败。

徐州相王后,齐国停止了对魏的进攻,但西方的秦国并没有停止对魏的进攻。商鞅变法后,秦国的国力大幅增强,魏国是阻止其进一步向东发展的屏障。秦视魏为腹心疾①,所以不停地攻魏。

秦惠文王五年(公元前333年)任命魏国人公孙衍为大良造。为了与秦结好,魏国把阴晋(今陕西华县东)献给秦,秦把它改名为宁秦。

第二年,公孙衍在雕阴(今陕西甘泉县南)击败魏军,将军龙贾被俘,消灭魏军8万。秦惠文王九年后,秦军渡过黄河,占领了魏国的皮氏(今山西河津县西)、汾阴(今山西万荣县西)、焦(今河南三门峡市西南)、曲沃(今山西闻喜县西)等地①。秦惠王十年以张仪为相,年张仪与公子华攻占魏蒲阳。

随后,张仪劝秦惠王将蒲阳与焦、曲沃归还魏国,并让秦公子友为魏国质去魏国和魏修好。张仪和魏的和好措施是放长线钓大鱼。不久,张仪劝魏惠王对秦不可以无礼。于是魏因入上郡少梁,谢秦惠王②。

[img]688420' />

魏上县管辖15个县,位于陕北省洛川和延安。少梁现在是陕西省韩城县,是河西省的一个重要城镇。秦国在魏河西和上县占领了700英里,占领了河东魏国的一些地区,从根本上改变了秦魏的力量比较,魏国依靠的河山风险大部分丧失。

秦国对魏国战争的胜利大幅增加,因此秦惠王在魏、齐徐州相王后的第十年(公元前324年)改元称王③。

魏国在齐秦夹缝中,显然无法用自己的力量抵抗秦国的进攻。

魏国为了抵抗秦国(也为了防备齐国),必须为韩国而战。

魏惠王后元十年(公元前325年)五月,魏惠王在巫沙(韩地,今河南荥阳北)尊韩君为王,韩威侯更名为韩宣王。十月宣王朝梁的郑(韩)④,韩王前往魏朝见惠王。同年,赵武灵王即位,魏惠王带着王子,韩宣王也带着王子仓到赵国,在信宫见到新王⑤,目的是结三晋之好。赵本来和齐国相好,但在赵肃侯23年(公元前327年),齐伐燕国,三晋联合救燕,赵将韩举与齐军战在桑丘,赵将战死。因此,魏朝朝武王破坏了齐赵的联合关系。

①《史记》卷68《商君列传》。

①《史记》卷五秦本记。

②《史记》卷70张仪列传。

③《史记》卷五秦本记。

④古书《竹书纪年》。

⑤《史记》卷43《赵世家》。

在七雄中,韩国的国力较弱,魏国虽然拉拢了韩国,但并未能在对抗齐、秦、楚的势力中提升自己的地位。在秦国做大良制造的公孙衍,因秦惠王任命张仪为大良制造,回到魏国,惠王为将军,号称犀首。张毅为秦相后倡导连横战略。秦惠王十二年(公元前323年)在啮桑(今江苏省沛县东南部)与齐楚大臣见面,目的是联系齐楚进攻魏国。在这种情况下,公孙衍建议魏王广结国。魏惠王采纳了这个建议,于是在魏惠王后元十二年,他约集韩、赵、燕、中山五国称王,这就是战国中期五国相王事件。在五国中,魏、韩先称王,在这次集会中只对赵、燕、中山三国新尊为王,五国相互承认为王。

五国相王过去,楚早在春秋时期就自称王,齐、秦也先称王,因此,战国七大国到此时已全称王。五国相王宋国也自称王后五年(公元前318年)。

五国相王这是魏国的一大胜利,齐国担心魏国凭借这一联盟势力对本国不利,因此受到破坏。以中山国小为借口,不承认称王的资格,提出联合赵、魏废中山王号。没有上齐人的赵、魏,依然支持中山称王。齐国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关闭与中山国交往的通道,并提出将平邑割给燕、赵,让他们一起出兵攻打中山。燕、赵也没有听齐国的计谋。齐国破坏五国相王联盟最终没有成功①。

当时中山国是中等国家,齐国反对中山称王的原因是我万乘之国也是中山千乘之国,何名在我?②宋国后来被称为国王,也是一个二等国家。这样的二等国家都被称为国王,这表明周天子在诸侯国的影响已经大大削弱。


五国相王是什么意思?五国相王是哪五个国家?五国相王是什么意思?五国相王是哪五个国家?

,,,,,,

  • 春秋战国的主要诸侯国有哪些?
  • 主要诸侯国资料表国名起讫年代亡于何国姓氏秦国前10世纪-前206年汉朝嬴姓秦氏楚国前1042年—前223年秦国芈姓熊氏田齐前386年—...

  • 西施是间谍吗?吴国的灭亡真的和美女西施有关
  • 西施只因吴国终被越国所灭,而且西施是被越国派往吴国的,她肩负着让吴王夫差荒淫腐败沉湎色欲与刺探吴国政治军事机密的光荣...

  • 孙武的传奇人生:孙武亲指挥过几次战争?
  • 孙武已经在军事生涯中工作了30年。司马迁评论孙武说:“西破强楚,入营,北威齐,晋,著名诸侯,孙子和力量。”毫无疑问,人们...

  • 孔子后代 中国最后一位贵族孔家后人的生活状况被揭露
  • 孔子后代:孔子,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伟大成就。它在世时被...

  • 孙斌与庞涓谁更厉害?孙斌与庞涓有何历史故事
  • 一代奇人鬼谷子门下有两位得意门生,此二人便是魏人庞涓与齐人孙膑。孙膑、庞涓都是战国时期的风云人物,春秋战国的舞台,有...

  • 李牧,战国时期第一个抗击匈奴人的人:匈奴人十多年来一直不敢犯罪
  • 很多人都知道战国时期的四大名将是秦国的白起、王健和赵国的廉颇和李牧。这四个人的军事水平和成就各有优势。但说到北击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