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知道“益州疲惫”也想北伐,利用“世界奇才”级的军事才能,司马懿躲在营地里,高挂免费战牌不敢动。甚至魏国士兵也嘲笑司马懿害怕蜀国士兵就像看老虎一样。
尽管诸葛亮运气不好,在五丈原牺牲,但诸葛亮“献身于死亡”的精神却被后人铭记了1000多年。
[img]685971' />
蜀国很弱,但吴国很强大。吴占领江东和荆州,拥有20多万军队,孙权在位威望很高。将军鲁迅是世界著名的富力。吴国为什么不出兵轰轰烈烈地北伐?
第一个原因是鲁迅太忙了。当时东吴只占荆州的三分之二,荆州大城市襄樊还在曹魏手中。
苏州大部分督察鲁迅守卫荆州,曹魏守将是司马懿。《三国演义》中的司马懿与诸葛亮作战了六次,但现实是《三国志》中记载的两次。荆州没有蜀汉的地形防御优势。鲁迅总有一天不敢放松,以防司马懿偷袭荆州。诸葛亮进出汉中并不平静。
[img]685972[/img]
此外,吴国的内政也不稳定。孙权成为皇帝后,他感到有些自豪,对政务非常懈怠。因此,张昭总是说服他是没有用的。此外,孙权正在进行江东政权本土化运动。他对江东当地大家庭的代表越来越不满意。鲁迅根本不允许带兵出征。
除内外条件外,鲁迅不允许出兵,鲁迅在制度上也没有优势,根本无法与诸葛亮相比。诸葛亮出兵有三个优势。
一是大权独揽。
俗话说“官大一级压死人”,诸葛亮之所以能动员蜀国主力作战,主要依靠刘备的“孤儿”,让皇帝刘禅以对父亲的态度对待诸葛亮。诸葛亮可以集军政权力于一体。
要知道蜀国总兵力只有十万人,而诸葛亮每次都能调动十分之九的兵力,这是姜维无法比拟的。
从鲁迅的权力来看,它显然不如诸葛亮好。虽然鲁迅被孙权任命守卫荆州,这是一种真正的重用,但它也限制了鲁迅的发挥空间。鲁迅离开荆州一天都不允许。其次,孙权一直掌权。鲁迅名义上是宰相,但实际上是一名地方官员。
[img]685973[/img]
二是派系分明。
诸葛亮的蜀汉内部也存在矛盾,甚至比东吴更严重。蜀汉的政权斗争是外国士族与当地士族的斗争。诸葛亮需要一直压制它,以免发生事故。东吴政权是几个派系的斗争,并不意味着赶走孙权。
[img]685974[/img]
不幸的是,一切都有利弊。诸葛亮的派系明确,使用方便。例如,赵云、张宝、关兴、魏燕等人对诸葛亮非常忠诚,诸葛亮的指挥没有压力。
也就是说,诸葛亮北伐用自己的人。
鲁迅差不多了。首先,他是江东的陆姓大族,属于孙权防备的豪强。鲁迅的将军派系非常混乱,许多人拒绝接受他,无法赶走他们。这就是为什么孙权在刘备军队的压力下把他的天子剑给了鲁迅。
[img]685975[/img]
三是自由进退。
从地形上看,东吴不如蜀汉。首先是防守问题。蜀汉地形险峻,就像一个保险箱。可以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但是东吴没有这样的天险,整个长江防线几千里,只能靠鲁迅不断经营荆州防线,能自由调动的兵力其实很紧张。
[img]685976' />
从进攻的角度来看,苏州的地形遭受了更多的损失。诸葛亮的战略目标一直是赢得凉州,领导长安,获得曹魏的战马供应地,使蜀汉有骑兵,总部队不需要超过10万。
但孙权要想进一步,就必须赢得徐州,而徐州是四战之地,没有十万人守不住,战争规模太大,孙权打不起。
鲁迅的能力不低于诸葛亮,但他的名气不如诸葛亮,也有一些运气不好的无奈。
东吴的国力比蜀国强得多。为什么不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