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莱茵河战役是盟军进入德国并完全消灭纳粹德国的一场战斗。德国的困难使战争的结果毫无悬念,但希特勒的错误决定失去了德国作为一个国家的机会,导致东西线同时失败。盟军进入当地也是纳粹德国最终崩溃的前奏。
[img]686211' />
尽管德军在阿登战役中遭遇挫折,德军的意志在1945年开始动摇,后勤供应严重不足,但希特勒看不到。和往常一样,他认为每一次战略退却都是兵家常事,所以拒绝听取任何建议。就常识而言,希特勒应该专注于德国东部战线的防御,这也是他下属的迫切要求。看到东线德军崩溃,他没有下令增援,而是命令莱茵河两岸的德军顽强抵抗,决不能走东线后尘。
战争准备
鉴于德军在西线继续抵抗而不退缩,艾森豪威尔开始计划实施诺曼底登陆以来的最后一步。
[img]686212[/img]
第一阶段:艾森豪威尔命令盟军首先摧毁莱茵河西岸的所有德国阵地,然后是第二阶段:穿过莱茵河,在东岸建立桥头堡。第三阶段:蒙哥马利率领第二十一军,由两场同时发起的战役组成。〔包括美第九军在内〕沿杜伊斯堡以北绕过鲁尔工业区北部,占领德国北部平原。这将是这次大规模进攻的主流。在目前盟军可用的85名师中,需要35名师投入战斗。第二个进攻任务是由布莱德雷的美国第十二军团的25名教师担任,他们将沿着美因茨和法兰克福的东南方向卡塞尔推进鲁尔。总的目标是在鲁尔区形成一个巨大的两面围攻,然后发起猛烈的攻击,然后与苏联军队会合。剩下的25名西部盟军师坚守莱茵河的卡尔斯鲁区、巴斯尔南部和波恩和宾根地区。原因是这一带不适合大规模渡河作战。
[img]686213' />
虽然蒙哥马利的英军和加拿大军获得了最大的表现机会,但英军对蒙哥马利的布莱德雷也削弱了他的指挥权,这也使布莱德雷失去了获得成功的机会。英军将领们不相信艾森豪威尔有力量连续发动毁灭性的莱茵河战役。他们同意这次进攻最好只从北方进攻鲁尔区〔布鲁克将军在1944年底有过这样的看法,也许当时他的意见比较合理。〕但当1945年1月争论成定论时,战争的进展证明了艾森豪威尔是正确的。此时,苏联军队已经准备好向奥得河前进。希特勒认为,他在阿登战役中采取了主动,西线可以缓解呼吸,所以他从德国第六装甲集团军队中抽取了10名教师,转移到匈牙利前线。目前各防线的德军都遭受着燃料的严重短缺,最终将埋葬德军,使莱茵河防线空架。
莱茵河战役发生在什么背景下? 莱茵河战役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