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崇祯十七年,李自成起义军攻入北京,明崇祯皇帝自杀殉国,王子和二王不见了。
虽然北中国在崇祯年间经历了多年的战争、灾难和清朝,但以江南为代表的南中国并没有遭受多年的战争。此外,明代轻工商税和江南士大夫以免税、抗税为己任,江南确实是一片繁荣。谁来支配这半个国家?这是南京所有大臣作为首都必须做出的选择。
根据封建社会的继承法,“父死子继,兄弟终弟”、“立法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崇祯皇帝去世,王子应继位;如果王子不在,其他王子应该继位。崇祯皇帝的王子和第二个王子都沦落到北方,不知道该怎么办。然后,立皇帝的侄子(嘉靖皇帝以弘治皇帝的侄子身份继承给弘治皇帝,虽然他从来没有认出侄子的继承身份,所以他做了一个“大礼议”)。不幸的是,崇祯皇帝没有亲侄子,唯一的哥哥天启皇帝没有儿子,皇帝的王位在17年前就落在了他的头上;然后,皇帝的兄弟,但崇祯皇帝是泰昌皇帝的儿子,只有一个兄弟,也就是天启皇帝,已经死了;然后,皇帝的堂兄,真的有一个,这个人是朱由松,朱常勋的儿子。
需要指出的是,皇位回到万历皇帝的逻辑是:崇祯皇帝没有儿子(至少在当时的南京),按照“兄弟和兄弟”的原则,应该是崇祯皇帝的兄弟;崇祯皇帝的无亲兄弟自然是崇祯皇帝的堂兄弟,也就是万历皇帝的其他孙子。
当时,万历皇帝的几个儿子还活着(包括后来永历皇帝的父亲朱常英),但他的叔叔从侄子那里继承了王位。毕竟,他没有“兄弟姐妹”那么合理。
[img]685545' />
后人一直认为是王者的王者,其实是万历皇帝的侄子,万历皇帝弟弟的儿子。根据封建社会的继承法,不可能轮到他了。后人认为只能是东林党舆论战的结果。万历皇帝还有儿子的时候,比如桂王朱常英、惠王朱常润,当时都活着。东林党人很难想出迎接鲁王朱常为皇帝的计划。
作为明末最凶猛的士大夫朋党,东林党人一直以捍卫国家正统为事业。他们不立朱由松的根本原因是党争。万历年间,万历皇帝为立三子福王朱常勋为太子和东林党人开始了20年的争论和斗争。东林党人一个接一个地为长子朱常洛大喊大叫。万历皇帝别无选择,只能加封朱常迅为福王,封地洛阳。现在还有很多人认为这是万历皇帝爱朱常迅的表现,加封福王,封地洛阳。事实上,这是一种误解。明代洛阳其实是一个县城,不再是东汉隋唐时期的大都市,而是洛阳的名声和东林党人的恶意抹黑,造就了“神宗皇帝爱子,倾世界财富的一半”。中国现有的城墙大多是明城墙,去过洛阳的人都知道,如果以城墙为界,洛阳比西安、开封差很多,也小很多。万历皇帝如果真的不顾祖先的制度爱福王朱常勋,就应该把周王、秦王搬走,让福王封地西安或开封,城墙高大坚固,城市巨大,封地丰富。明末,李自成多次攻击开封,而洛阳则一击破裂,可见万历皇帝并不特别爱儿子。
[img]685546[/img]
如果东林党同意欢迎李立福王朱由琏,那就意味着几十年前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东林党人害怕福王朱由琏的反击,重新清算了几十年前的旧账。所有打击过他父亲的老福王朱常琏的东林党人都应该清算,因为他们杀死了李自成。
东林党人也知道福王朱由松的合法性。他们担心随着时间的推移,权力的平衡会倾向于福王。无论桂王朱常英、惠王朱常润在世,无论福王朱由松近在咫尺,他们都主张迎利鲁王朱常仁。
作为南京最有权势的大臣,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此时并没有表现出政治家的修养。他和凤阳巡抚马士英商量,也打算听从东林党的意见,欢迎立璐王。“神宗皇帝在位48年,德泽犹系人心,却舍其孙立其侄?这就是不按照封建社会祖先的成法办事,那么,任何对此事有异议的人都有活动的空间。福王朱由松听说后,立即游说江北四镇总兵级军官,要求他们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祖先成立自己。四镇总兵级军官向直接上级马士英汇报此事。马士英一过河,就发现里面有巨大的机会,于是起兵支持立福王前往南京。当南京的大臣们看到他们时,他们立刻明白,他们只能开门迎接福王监国。福王监国只持续了10天,继位为红光皇帝,历史上被称为南明。
[img]685547[/img]
起初,在明一代,总兵级军官,都是巡抚、都督、督师等手下的棋子,现在有了支立之功,逐渐形成了尾大不掉的趋势。崇祯朝,基本没有总兵不听调度的先例;弘光朝,总兵级军官的支持,这种情况逐渐上升。武昌的左良玉对弘光皇帝表示不满,但他不敢公开挑战弘光皇帝的皇位正统性。直到南京“王子案”爆发,他才趁机挑战,引发了南明的内战。
根据封建社会的法律制度,红光皇帝是最正统的。此外,明朝的北京制度在南京有一套完整的中央政府机构,东南地区也有丰富的财政和税收。如果红光皇帝没有南京“王子案”的干扰,他肯定会稳定自己的立场,让明朝在南方持续100多年,就像宋高宗重建宋朝一样。不幸的是,在假期里,有这样一个年轻人声称是王子。
除非崇祯皇帝的王子或二王来到南京,否则弘光皇帝的帝位非常正统。弘光元年,有一个少年,在苏杭一代以太子为自己,招摇过市,人们纷纷议论,这个人就是太子。弘光皇帝得知后不敢忽视,命人将其带到南京,让崇祯朝的太师辨认。太师教太子,一定是认识太子,看到这个人是假的,问讲座的地方,桌子上的装饰品,死前的最后一课。这绝对不能编造,这个人立即承认是假王子。
[img]685548' />
然而,这个假王子却成了东林党人攻击弘光皇帝的武器。东林党人到处宣传,弘光皇帝贪图皇位,谋杀王子,煽动左良玉出兵讨逆。左良玉作为明末镇压农民军的将军,所有上级都被崇祯皇帝带走或定罪杀害。如果你真的相信南京监狱里的年轻人是王子,崇祯皇帝不可能一系列地寻求正义。对弘光皇帝的赃物分配不均感到不满,寻求更大更多的政治权力是真的。因此,不顾满清陈兵江北的情况,从武昌挥师东进,迫使南明将江北兵力调到西面抵抗左良玉。造成江北空虚,清军迅速攻破扬州,杀人史可法,并攻击南京。
此时,弘光皇帝向宋高宗学习,没有坚守南京城,而是连夜弃城逃跑。不幸的是,他没有忠诚的将军护送他。他很快被下属出卖,被清军俘虏。弘光朝灭亡。
太子案的背景是什么?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