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注意的是,朱棣对安南是有领土野心的,这是不能打着助陈氏复国的旗号来掩盖的。
[img]686260[/img]
明成祖朱迪以安南内乱为借口,帮助陈复国,出兵安南,取得军事胜利。他假装拜访陈的后代(当时,陈的主要人物早已被叛徒屠杀,其余人无处可访)。经过一番矫揉造作,他“以安南为老”,以“安南为中国之地”,“划安南为中国,如内地县”,将安南改为交址,设立了布政使司等三个司,下辖15个府和36个州,一百八十一个县,并在各种战略上设立卫所,加强军事控制。
[img]686261[/img]
明廷对故安南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完善了交址三司的设置。恢复已故陈氏家族的地位,建祠堂存祭。因此,安南官员除坚持从乱者中留用外,还应与新官员参用。明廷废除了黎氏(胡氏)王朝时期的一些严厉政治,轻赋薄赋,并开设了养老院,积极救助丧偶孤独的废病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此外,大力昌兴文教,选贤举能,当地贤达人不仅可以在交址政府任职,优秀人才也可以简拔至京师。黎氏残族也被赦免为一个稳定的地方,并被当地录用为官员。
尽管明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缓解冲突,增强身份。但不得不说,朱棣在安南的统治并不受欢迎,交址成立三司后不久,陈氏老官就先后造反,如简约、陈季扩等叛乱。安南的叛乱旷日持久,极大地消耗了明朝的国力,得不偿失。宣德五年后,明廷终于被迫撤销交址三司及其所属县,仍以藩属待安南。明廷对安南的直接统治以失败告终。
[img]686262' />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西南地区的安南地区不同于东北地区的奴隶干。虽然它属于边境地区,长期不属于中央政府的控制,但奴隶干地区一直由土酋分散控制,没有形成集权国家。因此,经济安抚和军事控制可以被纳入直接统治。安南建立了一个国家,明廷想把它推到它的国家,把它作为一个省,将不可避免地遭到当地统治阶级的抵制,统治成本也非常高,事实也证实了这一点,最终明廷不得不撤出安南,恢复旧状态。
明朝想在安南实施直接统治,后来为什么要撤出安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