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影视剧中的许多攻城战都是士兵带着梯子爬上城市的。第一个登上城市的士兵要么被守城的士兵射杀,要么从梯子上摔下来,被影视剧误导。很多人会误以为攻城战中第一批登上梯子的士兵一定是被送死的炮灰,然后他们很好奇,为什么有些士兵愿意先爬梯子当炮灰?
[img]686466' />
事实上,历史上真正的城市攻防战远比这种立体和复杂。
《孙子兵法》中有一句话:“攻城是古代战争中最后的选择。这场攻城战不仅伤亡惨重,而且有许多条件需要满足。第一个条件是军事要求。墨子曾专门讨论过:一座拥有4000人防守的城市需要10万人进攻;
第二个条件是设备要求。在古代,攻击城市并不是在城市的脚下,然后士兵们用梯子爬上去那么简单。这是为了让士兵们死去。当然,士兵们并不愚蠢,也不会一波又一波地死去。@ 在古代,如果决定攻城,军队必须配备懂得制造攻击技能的军匠和符合制造攻击设备的城市周围的树木。
[img]686467' />
北宋著名将军刘昌佐在西夏与灵州作战时表示,附近的树木“又小又笨拙,不可用”,他的军队里没有工匠。结果,宋朝总兵力达到30万元。他只能坐在城外,选择不打架,最终被对方绝地反击。
同样,与西汉作战几十年的匈奴,史书中有“匈奴寇边”的记载,但几乎没有匈奴征服西汉城市的记录。匈奴经常抄袭西汉没有城墙的乡村。西汉死亡或失守的边境县也是主动出击造成的,而不是匈奴征服的。韩安国守渔阳时,只有700名残兵,但匈奴骑兵依靠城市无能为力。
举这两个例子,就是为了说明古代不会轻易发动攻城战,尤其是缺少攻城器具的时候。
[img]686468[/img]
那么,当攻击城市的条件满足时,士兵们仍然必须首先登上城市。那么这个时候士兵的心理是怎么想的呢?或者他为什么愿意第一个爬上梯子?
第一,冲在第一个不一定会死。上面提到,如果士兵只是上去堆人头,再忠诚的士兵也不会白白死去。此时需要有攻城装备出现,古代的攻城战非常立体,可以说是“海陆空”作战。@ 在高处,将有临时车辆或建造平台来抑制城市的高火力,而在大门前,尖顶木驴与大门相撞。在城市的地下,将挖掘通往城市的隧道。在城市的远处,将有一辆远程重型投影武器石车。
[img]686469' />
在这种三维攻击下,城市的防御力量将大大分散。此时,通过梯子登上城市的士兵将出现,他们的火力攻击实际上是有限的。此时,士兵们将有一种“侥幸心理”。毕竟,攻击城市的人太多了。城里的守军怎么能碰巧打我?
例如,当刘邦击败易和啮桑时,周勃是第一个登上城市的人。当他击败濮阳和城阳时,樊迅是第一个登上城市的人。这两兄弟后来过得不好吗?可以看出,第一个登上城市的人可能不会死。
[img]686470' />
第二,第一次登山有奖励。除了给士兵生存的希望,我们还需要给士兵一个发达的美好愿景。自古以来,攻城战对登城士兵不吝重赏。第一个登城的人往往直接从士兵晋升为校尉。即使他们死于不幸的战斗,他们的家人也会得到丰厚的奖励。唐高祖李渊手下有一位名叫张士贵的士兵。他在登城很有功。他被直接奖励了80个奴隶和无数的金银。
[img]686471[/img]
@ 将军会以身作则。光是让士兵送死是不可能的,@ 在很多情况下,第一个带领球队登上梯子的人实际上是一名将军。例如,当赵匡胤与太原作战时,东西班指挥使李怀忠、袁州刺史石汉卿等多名将军被射杀。将军们冲到前面,士兵们自然会跟着他们。不要冲?对不起,后面有一支监督队。
攻城战 为什么士兵们愿意第一个爬梯子当炮灰?